首頁 > 土肥植保 > 玉米發生褐斑病的危害癥狀、規律及防治措施
2022
06-06

玉米發生褐斑病的危害癥狀、規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發生褐斑病有哪些癥狀?怎樣防治?玉米褐斑病是一種危害嚴重的玉米病害,甚至可以引起毀種的后果,玉米褐斑病在全國各玉米產區均有發生,其中在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省危害較重。玉米褐斑病主要發生在玉米葉片、葉鞘及莖稈上。在此,幫農網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玉米發生褐斑病的危害癥狀、規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發生褐斑病的危害癥狀、規律及防治措施

一、危害癥狀

玉米褐斑病發生在玉米葉片、葉鞘及莖稈,先在頂部葉片的尖端發生,以葉和葉鞘交接處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為黃褐多功能或紅褐色小斑點,病斑為圓形或橢圓形到線形,隆起附近的葉組織常呈紅色,小病斑常匯集在一起,嚴重時葉片上出現幾段甚至全部布滿病斑,在葉鞘上和葉脈上出現較大的褐色斑點,發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葉細胞組織呈壞死狀,散出褐色粉末,病葉局部散裂,葉脈和維管束殘存如絲狀。莖上病多發生于節的附近。

玉米發生褐斑病的危害癥狀、規律及防治措施

二、發病規律

玉米褐斑病在7、8月份若溫度高、濕度大,陰雨日較多時,有利于發病。在土壤瘠薄的地塊,葉色發黃、病害發生嚴重,在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塊,玉米健壯,葉色深綠,病害較輕甚至不發病。一般在玉米8~10片葉時易發生病害,玉米12片葉以后一般不會再發生此病害。另外,據調查雙親中含有塘四平頭成分玉米品種的易感病,如沈單16號、陜單911、豫玉26等。

三、防治措施

1、玉米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體組織,并深翻土壤。選用抗病品種,實行3年以上輪作。栽植密度適當稀植(大穗品種3500株/畝,耐密品種也不超過5000株/畝),提高田間通透性。

玉米發生褐斑病的危害癥狀、規律及防治措施

2、施足底肥,適時追肥,一般應在玉米4~5葉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鉀復合肥)10~15公斤/畝,發現病害,應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鉀肥搭配。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時追肥、中耕鋤草,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

四、藥劑防治

1、提早預防:在玉米4~5片葉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銹寧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葉面噴霧,可預防玉米褐斑病的發生。

玉米發生褐斑病的危害癥狀、規律及防治措施

2、及時防治:玉米初發病時立即用25%的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莖葉或用防治真菌類藥劑進行噴灑。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藥液中適當加些葉面肥,如磷酸二氫鉀、磷酸二銨水溶液(原文的尿素和后面追施速效氮肥是矛盾的)、藍色晶典多元微肥、壯漢液肥等,結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進玉米健壯,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據多雨的氣候特點,噴殺菌藥劑應2~3次,間隔7天左右,噴后6小時內如下雨應雨后補噴。

玉米發生褐斑病的危害癥狀、規律及防治措施

以上就是有關玉米發生褐斑病的危害癥狀、規律及防治措施的全部資料介紹,文章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