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病害是蔬菜生產上的重要的一類病害,其中十字花科、茄科、葫蘆科的蔬菜作物上發生和為害最為嚴重。
一、細菌性病害都有哪些?
細菌性病害的癥狀,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即壞死、腐爛和萎蔫畸形。生產上常見的細菌病害有:
(1)西瓜:細菌性角斑病(下圖)
(2)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緣枯病、葉枯病(下圖為黃瓜細菌性角斑病)
(3)番茄:青枯病、潰瘍病、瘡痂病、細菌性斑疹病。
(4)辣椒:青枯病、瘡痂病、軟腐病、細菌性葉斑病。
(5)白菜:白菜類軟腐病、黑腐病、大白菜細菌性角斑病、葉斑病。
(6)甘藍:甘藍類軟腐病、黑腐病、細菌性黑斑病。
(7)馬鈴薯:青枯病、環腐病、軟腐病。
(8)菜豆:細菌性疫病、暈疫病。
(9)茄子:青枯病。
(10)柑橘:潰瘍病。
(11)桃:細菌性穿孔病。
(12)果樹:根癌病。
二、細菌性病害的發生特點?
1、種子帶菌。種子帶菌是許多蔬菜細菌性病害初次侵染的重要來源。如十字花科蔬菜的黑腐病、黃瓜等瓜類蔬菜的細菌性角斑病、菜豆等豆類蔬菜的細菌性疫病、馬鈴薯環腐病等種子(種薯)內、外都可帶菌。病菌黏附在種子表面而使種子帶菌的如辣椒等茄果類蔬菜的細菌性瘡痂病。
2、土壤帶菌。引起蔬菜細菌性病害的大多是土壤習居菌,或通過病殘體可在土壤中越冬、存活。
如細菌性青枯病菌、蔬菜細菌性軟腐病菌、土壤根癌病菌均屬土壤習居菌,病菌可在土中和土壤中的病殘體上長期存活;黃瓜細菌性角斑病、辣椒細菌性瘡痂病、菜豆細菌性疫病都可通過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因而土壤是許多細菌性病害初次侵染和重復侵染的來源。
3、侵入途徑多為自然孔口和傷口或僅為傷口。植物病原細菌缺乏直接穿透寄主表皮角質層侵入的能力,其侵入途徑多為氣孔、水孔等自然孔口和傷口。
其中,寄生性相對較強的十字花科黑腐病、黃瓜等瓜類細菌性角斑病、細菌性瘡痂病、豆類細菌性疫病等病菌,可通過氣孔、水孔和傷口侵入,而寄生性相對較弱的細菌性軟腐病和青枯病病菌,只能通過由蟲傷、農事操作、暴風雨等造成的傷口侵入。
4、氣候、耕作方式及田間管理對細菌性病害的影響。
①溫度。病原細菌較耐低溫,對高溫比較敏感,發病適溫在25~30℃,但青枯病菌喜在高溫35℃條件下生活,故夏季高溫多雨季節是青枯病發病高峰期。
②濕度與降雨。大多數細菌性病害發病適宜濕度都要求在85%以上,細菌性軟腐病則要求相對濕度在95%以上。因此,大霧、重露、多雨、葉面結露、葉緣吐水是誘發病害的決定因素。
同時,風、雨是病原細菌傳播的重要途徑,尤其是暴風雨,不僅加重病菌的傳播,而且使蔬菜葉片相互摩擦,造成大量傷口,增加了病菌侵入的機率,故暴風雨后常出現細菌性病害的發病高峰。
另外,暴雨使田間積水,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病菌傳播而不利于蔬菜作物的生長,根的正常呼吸受到抑制,引起爛根,造成傷口,為病菌侵入創造條件,更有利于青枯病的發生。
③耕作方式及管理。重茬連作造成土壤細菌累積,加重病害的發生。溫室大棚濕度難以控制,易誘發病害發生。地勢低洼,土壤粘重,滲水性差,病害發生重。偏施氮肥,蔬菜徒長,有利于細菌性葉斑病的發生。
三、細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措施:
1、選用無病種子或耐、抗病品種。留種應從無病田或無病株上采種。
2、實行間、套、輪作。重病地應避免同科作物重茬,實行茄果類、瓜類、十字花科、豆科等蔬菜作物相互間2~3輪作,或分別與糧食作物輪作。十字花科蔬菜與豆科蔬菜、糧食作物輪作,或與大蒜套作,可防治軟腐病;茄果類與十字花科、豆科蔬菜輪作,馬鈴薯與玉米、大豆間套作,可減少青枯病的發生。
3、實施健身栽培,增強蔬菜抗病性。
①合理施肥。施足腐熟農家肥和磷鉀肥,培育壯苗、壯株。
②改良土壤。每畝使用消石灰150㎏,分1~2次撒施,可調節土壤PH值,抑制病菌繁衍,提高作物抗病力。
4、平整土地,整修排灌系統,防止田間積水。采取高壟或高畦栽培方式,天旱及時澆水,避免裂土傷根,雨后作好排澇,預防細菌性軟腐病、青枯病的發生。
5、加強田間管理。
①及時防治蟲害,減少植株傷口。大白菜防治好地蛆,茄果類蔬菜防治好棉鈴蟲、煙青蟲、溫室白粉虱,可減輕軟腐病的發生;
②保護地栽培應避免棚內濕度過大,以防滴水和結露。
③拔除病株、摘除病果。軟腐病、青枯病病株田間初見時,應及時除掉,穴窩撒施生石灰消毒。④灌水采用滴灌、溝灌,嚴禁大水漫灌。
物理防治措施:
1、種子消毒處理。
①溫湯浸種:黃瓜等瓜類蔬菜及十字花科蔬菜種子,可放于50℃溫水中浸種20分鐘;辣椒等茄果類蔬菜種子可放于55℃溫水中浸種15分鐘或50℃溫水浸種20~30分鐘;菜豆等豆類蔬菜種子可用45℃溫水浸種10分鐘。浸種后,撈出用冷水降溫再催芽播種。
②高溫干熱消毒法:十字花科種子60℃干熱滅菌6小時;黃瓜等瓜類種子干熱滅菌70℃3天。
③生物及化學藥劑浸種: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小時或40%福爾馬林150倍液浸種1.5小時。
④化學拌種:用50%琥膠肥酸銅(DT)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4%拌種。
2、太陽能土壤消毒法。
時間一般選擇在7~8月份高溫季節土地閑置期進行。方法:將基肥施入菜地耕翻后起壟,壟寬60~70cm,高30 cm,覆蓋0.5mm厚聚乙烯薄膜,薄膜鋪平拉緊,四周用土壓緊,澆透水。大棚溫室要將門窗關閉封嚴,露地應再起拱搭蓋一層薄膜,四周也用細土壓實。消毒期間,根據情況6~7天灌水一次,保持土壤含水量達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以上,密閉20~30天。采用該方法,可使土壤0~20 cm土層溫度達到50℃以上,土壤消毒徹底。
藥劑防治措施:
1、抗生素類藥劑,包括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春雷霉素、寧南霉素等。
2、銅素殺菌劑,主要有琥膠肥酸銅、可殺得、甲霜銅等。
3、微生物菌劑,多粘類芽孢桿菌等。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