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實用技術 > 活豬取鬃及豬鬃的加工技術
2021
10-30

活豬取鬃及豬鬃的加工技術

豬鬃是什么東西?活豬如何取鬃?豬鬃加工需要哪些技術?根據豬的生理特點每年4-5月,豬必然換毛脫鬃1次,這正是活取豬鬃加工利用的大好時機。在此,幫農網就給大家講一講具體的活豬取鬃及豬鬃的加工技術。

一、活豬取鬃

1.當豬飽食靜臥時,用母指、食指和中指夾住豬背部鬃毛,一小撮一小撮地向上抽拔,每3天1次,每次抽拔不要太多,以免傷及豬皮或拔斷成為廢品。

2.在豬飽食不動時,用木梳在豬體上倒梳,先輕后重,每頭豬可得豬毛100-150克,且不會影響豬的生長發育,反而還能刺激增進食欲,利于長膘。

活豬取鬃及豬鬃的加工技術

二、豬鬃加工

1.由原料加工成毛鋪或混合豬鬃。

①剔毛

將原料豬毛按毛色分類,剔除腹毛、尾毛、霉毛、及灰塵等雜物。

②浸漬

將挑選分類后的鬃毛加水濕潤,發酵一晝夜,使肉皮徹底軟化。

③搗松

將發酵后的豬毛從水中取出,用木板搗松肉皮,使其與粘著的豬毛完全分離松散。

④水梳

將松散豬毛用水洗凈后,再用鐵梳將絨毛碎皮屑等徹底梳除,并用清水洗滌數次。

⑤烘干

將洗凈的豬毛放在竹篩上,再置于炕上烘干或曬干,即成“毛鋪”。

2.由毛鋪制成半成品。

①纏板

將毛鋪不分倒正長短,用麻繩捆在小木板上。

②蒸伸

將纏在木板上的鬃毛放在蒸鍋內蒸,使彎條蒸直,并增光澤,除腥穢,消毒殺菌。

3.由半成品制成成品。

①梳剔

用繩束住鬃毛批子(烘干并除去木板后的鬃),再用梳子剔除長鬃分別放置,先長后短。

②分等

批子梳剔后,按尺碼(用英尺)長短分級。

③揉整

用揉搓的方法,將倒毛擠出,頭尾理順。

活豬取鬃及豬鬃的加工技術

④捆把

按各種尺碼分別以黃麻線扎其根部,捆成堅實的原把子(直徑1.75-2英寸)。

⑤搭配

按規定路分將各級豬鬃適當搭配(如80分的貨本尺碼為80%,另配比本尺碼低級的20%),搭配時將豬鬃原把拆開按量摻入,再用梳子梳均勻,然后重新捆把。

⑥檢驗

首先“初檢”,是否有脫落皮屑,并將梢尖剪齊;其次“復檢”,毛束中有無霉毛、白毛、花毛、黃毛及油毛等,如發現立即用鉗子摘出;最后“清邊”看是否捆緊,再翻梳去灰,去不足或過長毛,叫“清邊”。

⑦磨根

將豬鬃用木板拍齊,除去凸凹不平的毛,然后磨平。

⑧包裝

經檢驗合格后即可進行包裝,包時梢頭扎緊,不得卷梢彎曲。木箱應干燥,內襯油紙,再鋪一層白紙,防潮防水。裝箱時應排列整齊,不要擠破包裝紙,裝時每層撒以樟腦粉(每箱300-400克)以防蟲患。然后將箱蓋釘好,再用鐵腰子釘好,即為成品。(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