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皮可編織成各種各樣的手工藝品,如提籃、茶墊、地毯、坐墊等。編織工藝主要是選料、熏皮、染色、編織4道工序。在此,幫農(nóng)網(wǎng)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玉米皮編織教程。
1、選料
最好選用中茬和晚茬玉米皮。選擇白的、大的、長的、柔軟的。選好后曬干放在通風干燥的屋子里。
2、熏皮
把選好的玉米皮噴少量水、手感到潮濕為宜(不可用堿水、洗衣粉洗滌),放在一間6平方米左右不透空氣的小房里,要放得松散,不要太緊;然后在一鐵盆里放1公斤左右的硫磺,點燃放在門口,以免起火,最后把門封閉,待空氣稀薄后火自滅。12小時后就可打開使用。如數(shù)量少,可用缸熏皮。5公斤皮,用100克硫磺,缸內(nèi)硫磺用透眼物隔開,點火后熏3小時以上即可使用。最好頭天晚上熏1夜,次日用。
3、染色
熏好的玉米皮可以用化工顏料染各種顏色。如大紅、桃紅、綠、黃、棕色等。以染綠為例:取品綠2克,杏黃2克,放入10公斤水中煮開,放2.5公斤玉米皮,勤翻,20分鐘后取出,用冷水沖洗,晾干待用。
4、編織
編織前先將玉米皮撕成1厘米寬的小條待用。玉米皮制品主要編制方法有平編、小辮、纏扣、釘鋸、手攢坯、套扣等,這里介紹前四種編織法。
玉米皮編織要注意:玉米皮貼玉米棒的一面為正面;縫果墊等的小辮一定右面向上,縫得要緊,針線不能留在面上;編提籃,行與行之間要挨緊,不要有空隙,玉米皮接頭處要壓在豎徑底下,不要露在外面,收口和上把都要編緊。
平編編織法
用紡車(與打麻繩的相似)將撕成的玉米皮小條紡成0.2-0.3厘米粗的胚(繩)曬干,然后制作模型。用1.5厘米厚的板作成橢圓形、圓形、長方形等多種模型。現(xiàn)以長方形模型為例,介紹用紡好的胚編提籃:
1、掛徑
左手拿模型,右手拿胚,往模型上從右邊開始繞圈,即為掛豎徑。繞到左邊,一般是30-32根;根與根之間的距離為0.7厘米。
2、編底
把熏好的玉米皮疊成1.1厘米寬、0.2厘米厚的長條,光面向外,從底的右邊開始,挑一根壓一根,皮短了或薄了,在外面包上一層,接的頭壓在豎徑的下邊。這樣挑一壓一接著編,編到底的左邊,往右拐彎,在拐彎處掛上一根胚,是側(cè)徑,繼續(xù)編,往返兒次。側(cè)徑一般是10-11根,底一般要編9-11行。
3、編面
用編底的頭,包上玉米皮繼續(xù)往上編,編到4厘米寬時,根據(jù)設計的圖案,用各種色皮編出所要求的花樣,編到22厘米高為止。
4、收口
用7根頭收口,分為兩次收。第一次收口,把上口的胚中間剪開,順時針方向,右手先拿1根壓2根挑2根送到左手,這樣反復3次,左手就有3根,右手就是4根,這時,就把左手后邊的1根從前邊的兩根底下伸到里面去,等第二次收口用。右手再拿起1根壓兩根挑兩根送到左手,左手又是3根,又把后邊的1根從靠邊兩根底下伸到里面去,第二次收口用。這樣往返數(shù)次,把沒收的口都收了。最后的幾根頭仍然按照開始收口的那樣壓2根挑2根,把頭都伸到里面去。第二次收口用,這樣往返數(shù)次,把沒收的口都收了,最后的幾根頭仍然按照開始收口的那樣壓2根挑2根,把頭都伸到里面去。第二次收口,把提籃從模型上卸下來,挑起1根,從另1根底下壓下去,這樣轉(zhuǎn)一周,把最后的一根穿到開頭的那1根里,留1-1.5厘米長,余者剪掉。
5、上把
把胚剪成120厘米長的8根繩,一個提籃是兩個把。先編一面,拿4根120厘米長的繩離提籃的一側(cè)9厘米處一根豎徑的兩邊各穿2根,折成里外各4根,把外的4根兩根一處互相交叉,分成左右各2根;里面的4根也這樣分法。這時,左、右各4根,開始編。第一步從左手后邊的1根向下從右手4根的中間挑上來編到左手,第二步把右手后邊的1根向下從左手4根的中間挑上來編到右手,這樣循環(huán)編下去,編成了1根四面是小辮的圓繩。編到長33厘米為止。把圓繩外面的4根頭插在離開始編把處11厘米的豎徑兩側(cè),與里邊的4根系在一塊,留1厘米的茬,余者剪掉。另一面的上法相同。下一篇:玉米皮編織——纏扣編織法和釘鋸編織法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