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選擇
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松軟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塊,要求上下土質(zhì)一致,如下層有較薄的粘重土層,挖溝時挖去,也可種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為宜。
二、開溝整地
長根品種按行距1m,在田間挖南北向深溝,溝寬28-30cm,深140cm。挖時將上下層土分別堆放在溝的兩側,溝底20cm的沙土就地挖翻耬碎。經(jīng)晾曬幾天后,先將底層土耬平踩實,再分別填入下層土、上層土,每填20cm耬平踩實1次,要拾凈所有瓦礫雜物。為便于開溝,一般都是先隔行開挖,待填平半條溝后,再開挖剩下的半條溝。
三、種塊處理
在種植前選符合所栽品種特征的無病塊的根頭作種,將其一端斷面在消毒石灰粉中蘸一下,以殺菌和促進發(fā)芽。
四、田間管理
1、支架引蔓。山藥一出苗就要及時搭支架引蔓向上生長,一般用 細竹竿或樹枝插搭人字架,架高以2-2.5m為宜。如因材料所限,至少也要高達1.5m。支架要支插牢固,防止被臺風吹倒。
2、中耕填土。生長前期應勤中耕除草,一般每隔半月進行1次,直到莖蔓已上半架為止,以后拔除雜草。要將架外的行間土壤 挖起一部分填到架內(nèi)行間,使架內(nèi)形成高畦,架外行間形成深2Ocm、寬3Ocm的畦溝, 以便雨季排水。
3、追肥。在莖蔓已上半架時追施l次,根據(jù)植株長勢施尿素10-15kg。旺苗偏少,弱苗偏多,以求全田平衡發(fā)展。以后在莖蔓滿架時,如有 黃瘦脫力現(xiàn)象,可再追施1次。
4、灌溉排水。山藥為耐旱作物,但為求豐產(chǎn),也要適當澆水。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后,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充分發(fā)白,應輕澆1-2次, 至土壤表層潤濕即可。以后到夏秋之交,如遇干旱炎熱天氣持續(xù)1周以上,也要清晨澆涼水抗旱。山藥更怕澇,多雨季節(jié)要及時清溝排水,達到田無積水。
栽培山藥,必須選擇土質(zhì)肥沃、土層深厚、保水保肥力強、通氣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質(zhì)土壤深翻35-45厘米,深翻土地時,要先將上面 20-30厘米的表土層翻在一邊,再繼續(xù)深翻至35-45厘米,切忌翻亂土層。
五、施肥方法
土地深翻后,就形成了栽培溝,可將基肥施入栽培溝內(nèi)。基肥一般畝施過磷酸鈣20千克、腐熟有機肥3000千克、草木灰200-300千克。施肥時可先將栽植溝底部填上原來翻上來的表土,厚度為15厘米,再把基肥施于土層之上,最后再覆土15厘米。
山藥追肥主要在生長的中后期,前期需肥較少。山藥出苗整齊后施1次20%的人糞尿肥,以后每隔20-30天施1次。施肥可在離植株30厘米處挖1條6-10厘米深的施肥溝,畝施人糞尿700-1000千克。地下塊莖進入旺盛生長盛期時,應重施1次追肥。畝用復混肥20-30千克、餅肥40-60千克穴施或溝施,施肥后覆土,以保證塊莖伸長和膨大有充足的養(yǎng)分。以后視植株生長情況再確定是否追肥。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