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植技術 > 水稻種植經驗——促進水稻早熟有哪些方法
2020
07-24

水稻種植經驗——促進水稻早熟有哪些方法

一、合理灌水

水稻齊穗后到灌漿期,要淺水勤灌,增溫促早熟,一般可保持水層4~6厘米。乳熟到黃熟期,由于氣溫開始逐漸下降,為了提高地溫,應采取間斷灌水的措施,即淺灌達2~3厘米水層,再任其自然落干,待無水時再淺灌。這樣,可以增加土壤通氣性,增加水稻根系活力,提高地溫,可以養根保葉壯稈,延長上部葉片壽命,促進水稻早熟。當水稻進入黃熟期后,一般要根據具體情況停水或排水,以利收獲。

水稻種植經驗——促進水稻早熟有哪些方法

二、消滅后期田間雜草

要及早割凈池埂和渠道兩旁雜草;對田間殘存的雜草,要在齊穗后,人工除草1~2次,利于通風透光,提高水溫和地溫,促進水稻早熟。

三、適時追施磷、鉀肥

為了壯稈防倒伏,促進籽粒飽滿,在齊穗至灌漿期,每畝均勻撒施含磷、鉀較多的草木灰50~60公斤,或選擇晴天噴灑0.2~0.3%濃度的磷酸二氫鉀,稀釋后每畝用量50~60公斤,每隔7~8天噴一次,可進行2~3次,利于水稻早熟。

四、及時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水稻齊穗后,用0.1~0.5ppm濃度的三十烷醇進行葉面噴灑,一般可早熟2~3天,并有助于促進粒重,減少秕粒率。在灌漿期可用石油助長劑噴施,每畝用原液0.1~0.2公斤,兌水500~700公斤進行葉面噴灑。一般可早熟2~3天,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在灌漿初期,可用1000~2000ppm的已烯利進行葉面噴灑,也可促進水稻早熟。一般可早熟2~3天左右。

水稻種植經驗——促進水稻早熟有哪些方法

五、提高稻田水溫

有條件的地方,可用舊塑料薄膜,在灌水的支渠上進行嚴密覆蓋,使灌溉水在水渠中增加溫度。一般每鋪蓋100延長米,能提高水溫2~4°C ,利于水稻早熟。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