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植技術 > 芥末種植、防病及采收?方法
2020
02-19

芥末種植、防病及采收?方法

芥末又稱芥子末、西洋山芋菜和芥辣粉,一般分綠芥末和黃芥末兩種。黃芥末源于中國,是芥菜的種子研磨而成;綠芥末(青芥辣)源于歐洲,用辣根(馬蘿卜)制造,添加色素后呈綠色,其辛辣氣味強于黃芥末,且有一種獨特的香氣。

芥末微苦,辛辣芳香,對口舌有強烈刺激,味道十分獨特,芥末粉潤濕后有香氣噴出,具有催淚性的強烈刺激性辣味,對味覺、嗅覺均有刺激作用??捎米髋莶?、腌漬生肉或拌沙拉時的調味品。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種植戶講一講芥末種植、防病及采收方法。

芥末種植、防病及采收方法

一、芥末種植用地的選擇

1.芥末采取林下種植,其植被選用喬木林或高大灌木,宜用闊葉林帶,樹高三米以上,遮光度65-80%為佳。

2.芥末用地的海拔高度,在中國西南部,定位于海拔1500m至2600m之間。

3.芥末用地的朝向以座南朝北,或座西南朝東北為上,朝東或朝西北為次,朝南、朝西、朝西南,朝東南為差。

4.芥末用地選沙質地土,含沙量30%至70%,土層厚度大于0.5m,傾角5°-40°,PH值5.9-7.1。

5.芥末用地選葉巖,砂巖,灰巖類的沉積巖為上,火層巖次之,變質巖較差。原則不選泥巖。

6.選取地表水豐富,降雨量大于1000毫升,年日照小于1200小時為宜,芥末用地應遠離農耕地。

二、芥末地整理

1.挖地深度要求大于35cm,嚴格清除雜草根。

2.以1m寬劃行,溝寬40cm,隴寬60cm,隴高45cm,隴頂留半圓形,土塊粒度小于3cm。

3.坡地隴向應按地形,做到傾斜避水,不能橫向擋水,更不能順向放水,須減少水土流失。隴向與風向交角以夏季主風向為準,交角應小于30°。

4.對坡度大于25°的用地,應在種植地上方開劈背溝排水,以免山洪沖刷種植地。

三、芥末苗栽種

1.栽種季節,采用春秋兩季,以秋季為主,秋季公歷9月10日至10月31日,按不同海拔先高后低依次栽種,春季以公歷3月10日至4月20日,先低后高依次栽種。

2.苗栽土隴兩側,離頂部三分之一處,兩側錯栽,栽深10cm,退窩33cm,即畝栽苗為4000株為宜,對特肥土可退至40cm,較瘦土保留30cm退距,即實栽3500至4500株。

芥末種植、防病及采收方法

四、芥末生長期管理

1.栽苗后,若遇五天內無雨,應對苗地噴灑定根水,可用噴霧器直噴灌水,以窩邊濕透為宜。

2.春季栽苗后20天,若栽的是實生小苗,宜除草一次,原則除大不除小,以不能遮住小苗即可。

3.春季栽苗后40天,可第一次小量施肥,以含量45%氮磷鉀的復合肥為例,用量每畝25KG。

4.春季栽苗后五個月,即當年9月份,作第二次足量施肥,復合肥用量可增至每畝50KG,10月采收葉片,葉桿后不再施肥。

5.春節栽苗于次年三月打花苔后,補施肥每畝30KG。五月交售葉桿,葉片后補施肥每畝50KG。九月份可整株收取。幫農網小編提示,收完產品隨即整地作秋季栽種用。

6.秋季栽苗宜于九月、十月進行,栽苗后當年不用除草和施肥。

7.秋季栽苗于次年三月施肥,并打去少量萌發花苔。施肥量以45%氮磷鉀復合肥為分例一次施足50KG/畝。

8.五月份收取葉片葉桿后,仍可足量施肥50KG/畝。

9.九月份采收葉片葉桿后不用再施肥。

10.第二年三月可足量施月50KG/畝,可于五月份整株采收或延至八月下旬,九月再收。

11.完成兩個周期的用地應丟荒一年后再用。

五、芥末產品采收

1.花苔的采收期以每年三月為好,苔長8-12cm不見白花時采摘并扎把交售,扎把處離底部2cm,緊而不斷,每把重半斤。

2.葉片采收以每年五月為主,九月為輔,要求所帶葉柄長度不超過0.5cm,齊選裝筐,無破碎、無黑斑、可帶3至5個蟲眼,無老黃、腐葉。

3.葉柄交售以相對粗細分別扎把,兩道扎捆無老黃葉柄,無黑班,無明顯麻點,葉柄大、小頭以Ф0.8cm至0.4cm為上,大頭小于0.4cm和小頭大于Ф0.8cm為次。采折和運輸途中要求無折損,整齊擺放,及時轉運,盡量減少搬動次數。

芥末種植、防病及采收方法

4.塊莖采收分級進行,以單枝塊莖重量分級,單枝大于20克小于30克,大于30克小于50克。大于50克,小于70克,及70克以上分別按級訂價。經清洗修削后分級裝箱,即以兩個公斤箱總計超過70支為SS級,51-70支為S級,35-50支為M級,25-34支為L級,小于24支為LL級。

5.塊莖分為生鮮莖和小白條。生鮮莖要求表皮完整,無黑斑、黑點、黑筋、無刀口。可根據單支大小帶2-4cm長度的3-7支葉柄。凡有黑斑,黑點黑筋的塊莖須切掉葉柄。削去黑斑、黑點、黑筋作為加工原料的小白條銷售,小白條亦按2公斤裝小箱,六個小箱裝一大箱,或按客戶要求包裝。

六、芥末病蟲害防治

1.對于芥末的病害。堅決貫徹以防為主的方針,首先作好種源控制,即不從具有墨入病,軟腐病染區范圍進苗,盡量少用或不用分薜苗,從田間管理上及早消除發現的病苗。從根源上消除病株。

2.從環境選擇上防止病害擴散,即盡量消除高溫高濕同時并存的環境,讓病源體無法急驟增長,從而避免病害急速泛濫。

3.加強田間巡查,及早發現病害,并及時消除積水淤泥暴曬等病灶地段,防止病害漫延。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