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屬于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高0.5-2米。全株綠色,光滑無毛,被粉霜。葉具小葉4-6片,托葉心形,下緣具細牙齒。小葉卵圓形;花于葉腋單生或數朵排列為總狀花序;花萼鐘狀,裂片披針形;花冠顏色多樣,隨品種而異,但多為白色和紫色。子房無毛,花柱扁。莢果腫脹,長橢圓形;種子圓形,青綠色,干后變為黃色?;ㄆ?-7月,果期7-9月。豌豆原產地中海和中亞細亞地區,是世界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種子及嫩莢、嫩苗均可食用;種子含淀粉、油脂,可作藥用,有強壯、利尿、止瀉之效;莖葉能清涼解暑,并作綠肥、飼料或燃料。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豌豆的種植栽培技術和豌豆的營養價值。
一、豌豆種植栽培技術
1、選地:
豌豆對土壤適應性較強,較耐瘠薄但怕澇,應以疏松,含有機質多,排灌方便,PH值在6.5~8的微堿性土壤為宜,豌豆忌連作。
2、品種:
合歡 (日本)、中豌4號、中豌6號。
3、播種時間:
小春(12月下旬~1月中旬 )、大春(7月上旬~8月上旬),苗期遇低溫或霜凍影響不大,但在開花結莢期遇霜凍會影響產量,故在播種時要注意盛花期避開重霜期。
4、種植方法:
播種前施足底肥,并增施磷鉀肥,一般每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3000公斤,過磷酸酸鈣20~30公斤,鉀肥10公斤,多數采用平畦栽培,低洼多濕地可壟栽,條播或穴播。為了提高產量,適當密植,一般畝用種量為6~8公斤,每畝基本苗2.8~3萬株左右。穴點播行距25~30厘米 ,株距8~10厘米 ,每穴2~3粒;也可開行條播,一般行距20~30厘米、株距3~6厘米或穴距8~10厘米,每穴2~3粒。播種后踩實以利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吸水并保墑,蓋土厚度4~6厘米。豌豆種子大,發芽時間長,播種太淺,易風干失水,造成缺苗斷壟。
5、中耕管理:
齊苗后中耕二次,第一次苗高 8厘米 左右時,追施尿素 10公斤 或澆人糞尿500~1000公斤,促進幼苗健壯生長和根系擴大,早生大分枝,增加花數和提高結莢率。第二次中耕時進行培土,護根防寒,以利幼苗生長,中耕時視苗情結合澆水追肥一次,弱苗每畝施復合肥20~30公斤,中耕深度應掌握前淺后深的原則,要避免傷根,開花結莢后每畝施尿素或復合肥5~10公斤,葉面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
豌豆屬蔓生和半蔓生植物,在株高 20厘米 左右應搭架吊線。多數搭籬架(高度2~ 2 .5米),植株旁插竹桿,竹竿架的架桿間距1~1.5米左右,籬架頂用鐵絲串聯固定(高度1.8~2米),籬架兩頭用木樁固定,用棉線掛在豌豆莖蔓并連在鐵絲上。當豌豆長到50厘米 以上,底角用圍線圍住防止倒伏,半蔓生種可支較矮的簡易籬架,橫綁1~2道。種植密度大或植株分枝多時,綁架時可適當疏枝打叉,以利通風透光。
6、病蟲害防治:
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進行病蟲治。苗期要注意地下害蟲和根腐病的防治,可用百樹得、敵百蟲、樂斯本等澆根防治地下害蟲。用根菌消、敵克松、多菌靈等防治根腐病。抽蔓期和開花結莢期的蟲害主要是:斑潛蠅、蚜蟲和夜蛾,可用吡蟲啉、阿維菌素進行防治,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銹病、褐斑病,可用多菌靈、百菌清、粉銹寧、硫磺懸浮劑進行防治。
7、適時采收:
一般以豆莢肥大飽滿呈圓形,莢皮尚未變老,而豆仁幼嫩為采收最佳時期。采摘時要細心,以免折斷花序和莖蔓。
二、豌豆的營養價值
豌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益中氣、止瀉痢、調營衛、利小便、消癰腫、解乳石毒之功效。對腳氣、癰腫、乳汁不通、脾胃不適、呃逆嘔吐、心腹脹痛、口渴泄痢等病癥,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調和脾胃
用于脾虛氣弱,或吐瀉脾胃不和。
通利大腸
豌豆中富含粗纖維,能促進大腸蠕動,保持大便能暢,起到清潔大腸的作用。在荷蘭豆和豆苗中含有較為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腸作用。
抗菌消炎
豌豆與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有抗菌消炎,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
調顏養身
《本草綱目》里記載,豌豆具有“祛除面部黑斑,令面部有光澤”的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豌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維生素A原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具有潤澤皮膚的作用。因為它一般從食物中攝取,不會產生毒副作用。用豌豆粉洗浴,可除去污垢,面色光亮。
乳汁不通
產后乳汁不下;煩熱口渴。
防癌治癌
在豌豆莢和豆苗的嫩葉中富含維生素C和能分解體內亞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亞硝胺,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
脫肛、慢性腹瀉、子宮脫垂等中氣不足患者宜食,每次50克。哺乳期女性多吃點豌豆還可增加奶量。
豌豆粒多吃會腹脹,易產氣,尿路結石、皮膚病和慢性胰腺炎患者不宜食用;此外,糖尿病患者、消化不良者也要慎食。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