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畜牧業生產需要注意哪些管理工作?畜牧業是利用動物的生理機能,通過飼養、繁殖取得動物產品或役用牲畜的生產行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幫農網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從事畜牧業生產需要做好的幾項管理工作。
一、家庭農場畜牧業生產的特點
家庭農場的畜牧業是通過飼養動物將飼料轉化為營養豐富和人類樂用的肉、奶、蛋、毛。同時,為種植業提供有機肥料。畜牧業的特點如下。
1.畜牧業生產條件要求較高
畜牧業生產對象是有生命的動物性產品,在自然災害、疫病襲擊和自然條件不適應的情況下,動物不僅容易死亡,還會使繁殖成活率和畜產品生產量下降,而且在短時間內難以恢復。因此,要努力創造良好的飼養條件,做好疫病防治工作,使畜禽健康生長。
2.畜牧業生產周期比農作物要長
一般來說,家畜的生產周期是:豬1年、羊2年、牛3年。因此,要選用優良畜禽品種,采用先進飼養管理技術,加快畜禽出欄。
3.畜產品具有鮮活性
畜產品在儲藏、運輸過程中容易損失和腐爛變質,所以,要特別做好畜產品的冷凍、儲藏、加工、運輸工作以及市場調查和市場預測工作,使畜禽生產能夠符合市場的需要,讓消費者購買到新鮮的畜產品。
4.畜產品價值高,綜合利用性強
畜產品幾乎沒有廢棄物,是價值較高的商品。因此,家庭農場應以養殖業為基礎,開展加工配套的生產經營,積極提高畜產品的綜合利用水平,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5.畜牧業生產對種植業有較強的依賴性
畜牧業需要大量的飼料,同時,又能給種植業提供大量的肥料。通過綜合性經營,可以把畜牧業和種植業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當地的生產習慣,給予兩者不同的主次地位。
二、畜種選擇
由于不同畜種對飼料和飼養技術等要求存在很大的差異,家庭農場選擇畜禽品種主要應考慮以下3個主要因素。
1.市場需求
選擇畜禽品種必須充分考慮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切忌憑主觀臆想,盲目選擇。主要是通過市場調查,了解大量的有關信息,再去分析、比較、評價,選擇市場前景看好的畜禽品種,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經營項目同市場需求相適應,以利于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2.飼料供應狀況
畜禽種類、品種、畜齡,體積大小不同對飼料要求存在差異。選擇畜禽品種,必須考慮在本地區能夠買到所需要的飼料,并有穩定的飼料來源,保證畜禽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一般地說,飼料糧多的地區宜選擇豬、雞等雜食畜禽,飼草多的地區宜選擇牛、羊、鵝等草食畜禽。
3.家庭農場自身條件
家庭農場資金、技術裝備、勞動力、飼養經驗、熟練程度等對畜種選擇也會產生影響。資金雄厚可選擇投資較多的畜種,如牛、羊。反之,則選擇需投資較少的畜禽,如豬、雞、鴨、鵝等。飼養經驗和熟練程度也要作為條件考慮。
此外,選擇畜種還應考慮一些其他條件,如當地氣候條件,社會化服務能力,如防疫能力等。選擇畜禽品種必須考慮到影響畜種選擇的各種因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根據條件去選擇。
三、畜群結構
畜群指飼養或放牧的同類畜種群體單位。畜群結構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某一畜種按性別、年齡、用途劃分的各畜組在畜群總頭數中所占的比重。
確定合理的畜群結構,才能保證畜群再生產過程的正常進行,才能達到預期的生產目的和經濟效益。畜群結構包括3個組成部分:即用于繁殖的基本母畜和種公畜頭數;用于更新和擴大繁殖的后備畜頭數;用于育肥的幼畜和育肥畜頭數。影響畜群結構的因素如下。
1.自然經濟條件及飼養管理水平
氣候、飼養資源、資金、技術和設備等條件的好壞,飼養管理水平的差異,都會直接關系到成畜的繁殖成活率和幼畜死亡率的高低。
2.飼養成畜的用途和效益
飼養成畜的用途和效益是會影響畜群的結構。例如,乳用牛群,母畜的比重大于肉用牛群;毛用為主的羊群,母畜的比重則小于肉用或皮用羊群;以外向銷售為主的養殖場,母畜比重必然較大。
3.畜禽的生長發育及繁殖規律
大牲畜一般性成熟晚,懷孕期長,產仔少,飼養周期和使用期限長,母畜占的比重宜較大,后備畜、幼畜所占的比重可較小;小牲畜一般繁殖率高,應增大后備畜、幼畜比重,以維持正常的畜群結構。
4.畜禽的配種方式和配種技術水平
采用自然交配方式的,所需要的種公畜就多。人工授精配種,則種公畜所占比重就小。用冷凍精液配種,可以不養公畜。
影響畜群結構的各種因素是錯綜復雜、發展變化的。每個家庭農場應根據上述各種因素及其變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因地制宜,合理調整畜群結構,以適應畜牧業生產發展的要求。
以上就是有關《從事畜牧業生產需要做好的幾項管理工作》全部資料分享,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