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資訊 > 鄉村振興紀實:東莞清溪鎮九鄉村——中國南方的美麗鄉村
2024
05-30

鄉村振興紀實:東莞清溪鎮九鄉村——中國南方的美麗鄉村

(記者:星光衛視廣東工作站羅中林) 2024年05月29日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新世紀以來,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二十一年聚焦“三農”議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

廣東長期以來經濟總量保持全國第一,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為全國改革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鄉村振興方面,廣東省將“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定為高質量發展“頭號工程”,簡稱“百千萬工程”,以廣東省行政區內122個縣(市、區)、1609個鄉鎮(街道)、2.65萬個行政村(社區)為主體全面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的戰略、新型城鎮化的戰略為牽引,以城鄉融合發展為主要途徑,以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為目標,壯大縣域綜合實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就在這1609個鄉鎮(街道)中,東莞市清溪鎮的表現突出。

近年來,清溪結合美麗圩鎮建設,大力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園林綠化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顯著改善了清溪人居環境質量,為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清溪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綠地率、綠化覆蓋率等各項數據均已遠超省級園林城鎮的標準。廣東省住建廳于2022年評選清溪鎮為“廣東省園林城鎮”。

清溪鎮,地如其名,山清水秀,2012年還被評為中國最美小鎮,近年來還獲得了“中國最佳休閑小城”“中國最宜居城鎮”“全國重點鎮”等殊榮,城鎮品牌進一步擦亮。

這是一個具有9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該鎮發現的碗窯遺址是目前珠三角地區發現的工藝流程遺存保存最為完整的窯址之一,尚存清代和民國所建碉樓達五十三座之多,更不用說二十多畝清末所種的古油茶林、明末清初的古梯田等等。

圖:最美小鎮,清溪鎮大王山森林公園

被譽為“全球綠色城市(鎮)”的清溪鎮,獲得與麗江、周莊等齊名的榮譽,憑借的是什么?清溪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五個美”:即生態美、城市美、人文美、經濟美、生活美,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上,正推動清溪從“景點旅游”向著“全域旅游”轉變。

就在今年4月,清溪鎮“百千萬工程”擂臺賽精彩舉行,10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現場過招,比思路、比經驗、比成效,進一步營造比學趕超、創先進位的濃厚氛圍,激發全鎮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澎湃動力,全面加快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在這一獨具創意的活動中,記者特別注意到眾多村落中的九鄉村,活動中,該村提出了“爭當排頭兵,九域共榮,振興家鄉”的口號。

九鄉村委會

美麗九鄉村

九鄉村地多,山也多,交通不便。改革開放前,集體經濟薄弱,比較好的生產隊一個工分7-8角錢,差的生產隊只有8分錢,被稱為“郵票隊”。

近10多年在鎮委鎮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九鄉村“兩委”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九鄉在不破壞原有自然環境前提下,結合自身實際不斷發展集體經濟。現在走進九鄉,可以看到平坦寬闊的水泥路、寬敞明亮的廠房、現代漂亮的民宅,青山環繞,煥發著勃勃生機,完全可以被列為“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的典范。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九鄉村,看一看中國最美小鎮美麗鄉村的“精氣神”,也許可以為全國鄉村振興帶來很好的啟發意義。

九鄉村的概況

交通位置優越:九鄉村轄區面積約8平方公里,村下轄7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共1878人,外來人口約9000人,是清溪鎮的“東大門”,距鎮中心約6公里,東鄰惠陽市新圩鎮,南鄰深圳市寶安區,X232縣道自西向東穿過中心腹地,距武深高速惠陽新圩出口2公里。

林木、山體、水體資源豐富:

轄區大部分為林地、果園地和一般農用地,現有果園、山塘、茶園等地上物。

北面林地面積約3150畝,包括400畝荔枝果山家庭農場、培育有超1000畝高品質荔枝產業園。

南面亞公山森林公園林地面積約4050畝,該地塊種植多為茶園、龍眼、芒果等農業作物。

符合土規、總規工業儲備土地超20萬平方米

九鄉村已辦理使用權證或取得用地手續未建工業用地有5塊,合計20萬平方米;符合土規、總規工業儲備土地用占地面積2.8萬平方米。

圖:九鄉村黨委書記李時興

九鄉村發展思路

九鄉村黨委書記李時興最近在“百千萬工程”活動中講述了九鄉村的發展思路。

1、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2、以建設宜居、宜業、和美九鄉村為方向;

3、以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主要途徑;

4、立足“將九鄉村打造成為荔枝強村,帶動村民致富”的定位目標;

5、用好20萬平方米的工業儲備土地資源,打造文化、體育一體的休閑娛樂“九鄉村”;

6、充分廣泛發動鄉賢力量,舉全村之力推進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

高質量發展

經濟建設是發展第一要務,也是民心所向。沒有良好經濟的支撐,發展無從談起。

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明確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的戰略、新型城鎮化的戰略為牽引,以城鄉融合發展為主要途徑,以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為目標,壯大縣域綜合實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

九鄉村在實施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的規劃是:

做大做強集體經濟,做精特色農業產業。

歷史上,九鄉村曾經因地理位置離鎮中心相對偏遠,山丘地區占近60%,導致經濟欠發達,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起步晚、基礎差、底子薄。

改革開放后,1979年九鄉村引進第一間年華毛織廠,一年收入3萬多元,至1987年共引進5間外商廠。但因為交通不便,進來的都是小廠。直到1992年,全村總收入也只有53萬元。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坐車的不如走路的、開車的不如騎車的。”這是70、80年代九鄉鄉村道路狀況的真實寫照。

道路基礎設施落后的九鄉村,招商引資受到極大影響,慢慢拉大了與鄰村的差距。“有路石變金,無路金成石”,條件差、出行難是制約九鄉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的最大障礙,修路致富成為村兩委干部執政的大事。

道路通,百業興。

為了改變九鄉農村公路的落后面貌,特別是近幾年以來,九鄉將農村公路建設納入全村重點基礎建設項目來抓,舉全村之力加快農村公路建設。2007年,九鄉的主干道東風路建成通車,全村歡欣鼓舞。東風路長2273米,寬16米,雙向車道。近幾年,先后完成了東風路、大高新公路等主干道建設,總里程達10公里,逐漸形成了九鄉的交通網。

除了修建主干道外,九鄉村還通過采取群眾集資、銀行貸等多種方式,積極籌集資金,全面對農村公路進行規劃建設,使通向戶的“毛細血管”暢通,把致富路修到村民的家門口。

九鄉的道路變寬變平坦了,一條條寬闊的農村公路就像一道道彩虹,一頭連著繁華的鎮中心,一頭連著村民的夢想。通暢的運輸渠道對村里招商引資起了積極的作用,加上社會治安良好,許多經濟實力雄厚的外商也進來辦廠。

2023年8月深圳九立數字科技園項目落地清溪鎮九鄉村。

2024年2月東莞市九立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新成立公司園區總投資12億元,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設有保稅倉,預計2024年6月可開始進、出口運營。到2024年底,東莞市九立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進出口額預計可達30億元,預計年均納稅額超300萬元。

目前,星光衛視傳媒集團正與九鄉村洽談合作事宜,其廣東工作站有望落戶九鄉村。

招商引資方面,九鄉村計劃結合毗鄰深圳市與惠州市的重要交通要道區位優勢,進一步打造以物流園區+運輸倉儲為基礎,電商+快遞快運網絡為支撐的物流一體化服務體系。

而農業方面,李時興書記表示,九鄉村將重點發展特色農業、荔枝種植產業。聚焦“百千萬工程”重點工作,建設“荔枝名鎮”。

九鄉村計劃高質量、高品質發展荔枝種植產業,打造400畝荔枝種植示范基地、示范家庭農場項目,打出品牌效應。同時,統籌組建九鄉農民荔枝專業合作社果園,培育總面積超過1000畝高品質荔枝產業園,構建荔枝“生產+加工+營銷(品牌)”產業體系,培育自有荔枝品牌,將荔枝產業發展成為富民興村的特色農業產業,推動九鄉村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美麗鄉村:歷史鄉土文化保留與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

注重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只有保護好傳統村落,才能留住鄉村的韻味。

我國傳統村落擁有豐富的自然與文化資源,是農耕文明和鄉土文化的縮影。很多傳統村落已有數百年乃至逾千年歷史,它們不僅留存著歷史“現場”,還接續著文化傳統,記錄著一代代人的生活軌跡,是承載鄉愁的重要載體。

九鄉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村內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客家碉樓、宗祠、古井、古民居等珍貴歷史文化遺產。

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九鄉村的寶貝,要加強規劃設計,把歷史文化充分挖掘、展現出來。加強對鄉村古建筑、古樹、古井、古民居等的保護、活化、利用,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提升,碉樓、祠堂等歷史建筑修繕要修舊如舊、修舊如初,留住鄉愁。

九鄉村有一口呈半月形的古井,水面清澈見底,井水終年不竭。這月光井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布滿了歲月的滄桑,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九鄉人。至于它是何時開鑿的、是何人開鑿的,眾說紛紜,無從考究。

聽老一輩的人說,月光井一開始只是一個泉水積成的小水洼,水牛常在這里飲水、打滾。慢慢地水洼越來越大,于是村民便就勢挖了一口井,后來經過多次修繕,就成了現在的月光井。

背井離鄉的客家先人,馱著背著外族作亂帶來的屈辱和萎靡,把遷徙化作了綿延不息的生命體驗,從隴西到嶺南,哪兒有更好的水土就在哪兒安營扎寨。其中一支來到了九鄉牛湖,于是就有了這個村落和這口井,還有那刻在骨子里的四個字——客而家焉。

月光井也逐漸成為一股凝聚的力量,并由此形成了一種精神。九鄉人對月光井懷有深厚的感情。1930年,熱心教育的華僑和各界人士捐資在牛湖村興建了村里的第一所學校——莞東學校,離校舍幾百米處就是月光井,是師生們課余時間讀書、乘涼、嬉戲的好地方。

九鄉人對月光井懷有一種感恩。清溪知名書畫家李慧娟談起她的父親李錦清便潸然動情:在廣州長大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李錦清,文武雙全,多才多藝,為了回報桑梓(故鄉),他毅然放棄優渥生活和錦繡前程回到家鄉,當了一名鄉村教師,培養出雕塑家潘偉傳、書畫家李慧娟等一批藝術人才。他用這種方式來反哺故里,感恩月光井的養育。

傳統的水井口多為圓形,也有方形,像月光井這樣呈半月形的井卻很少見,有人認為可能與客家人的習俗和風水有關。

在客家地區,很多的圍屋前都有一個半圓形的“風水塘”,客家人認為:“片錢半月塘,財谷百千倉”。池塘的形狀呈現半月形,為有情,而“水貴彎曲有情”,表示家有余慶、錢谷豐盈。于是村民在挖掘月光井時,把井圈的形狀砌成如“風水塘”一樣的半月形,或許這就是客家人對“美好生活”最內核的精神追求吧!

那些深深駐扎在這塊土地上的客家人,懷揣善意和期盼,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和生活著。人們祈禱平安幸福,追求寧靜祥和,美好升平生活的質樸愿望,也如同這月光井的泉水一般,生生不息。

九鄉村的歷史故事還有很多,歷久彌新。而在近些年的新農村建設方面,九鄉村領導則是帶領著村民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他們堅信: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

李時興書記告訴我們,九鄉村設定了2024年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項目,計劃投入近500萬元,打造宜居宜業潔凈和美的九鄉村:

黨建引領鄉村綠化工作,緊密圍繞“百千萬工程”中心工作,科學謀劃、精準施策,提高鄉村綠化建設效果。

打造一條美麗示范主街:選址婆嶺村小組商業街,打造集裝箱特色美食街。

打造一個美麗鄉鎮入口通道:包括北環路與東風路口交叉口交通島升級及路面修復,縣道X886清溪九鄉至東風坳路升級改造,東風路全路面鋪設瀝青改造一期工程。

新增一個綠美生態小公園:金口村口袋小公園,具有休閑、鍛煉功能,成為村民群眾休閑娛樂、放松身心的好去處。

改造牛湖村小組農房風貌,改造“美麗庭院”的綠化景觀,打造一處美麗圩鎮客廳(九鄉村村史館);

修復籃球場,建造兒童公園。

法治建設 擁軍優屬

九鄉村,曾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

作為經濟強省,廣東外來人口多。九鄉村外來人口也遠多于戶籍人口,如何創建和諧社區,維護社會穩定成為關鍵。

“安全、公平、法治”是九鄉村的一張管理名片。

社會治安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大事。2016年以來,村自籌資金和利用幫扶資金近400萬元,完善全村主要道路視頻監控、路燈安裝及部分道路硬底化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方便群眾夜間出行方便和安全。

村里還聘請文化素質高的年輕隊員,兼顧安全生產、水治理、環境整治等多項工作,治安得到明顯改善,不斷提升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九鄉村落實河長制度,加強河道巡查和整治,清拆河道違章建筑。同時,嚴厲打擊企業偷排偷倒和非法養殖,關停和取締涉水污染源企業,杜絕非法養殖,打造村生態健康,改善了九鄉村的人居環境。

小攤點、大民生,“地攤經濟”、“馬路經濟”進入門檻低,投入成本不高,有利于群體創業就業,發揮著打通生活“毛細血管”作用。九鄉村合理規范并引導攤販依法經營,在現場設立告示牌,明確擺賣時間,要求擺賣者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影響交通出行、環境衛生整潔,不擾民、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既方便了群眾,又做到了與攤販的和諧互動。

九鄉村深入開展退役軍人法治文化建設工作,開展慰問困難退役軍人活動。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加強退役軍人事務法治文化建設,厚植退役軍人工作法治根基,九鄉村制定了相關實施措施,積極舉辦各類活動。

圖:與愛同行關愛老兵活動,在九鄉村黨群服務中心舉辦

圖:與愛同行關愛老兵活動,在九鄉村黨群服務中心舉辦

農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穩定器”和“蓄水池”,鄉村振興是我國的發展大計。一批又一批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出現在媒體上,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相信九鄉村在當地領導的帶領下,發展會越來越好,成為中國廣東靚麗的最美鄉村,發展前途無限美好。

  •   
  •    無標簽!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