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蛋鵝過程中,如果發現蛋鵝生病并始產薄殼蛋、軟殼蛋或畸形蛋,嚴重時甚至造成蛋鵝死亡該如何處理,有哪些防治措施?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養殖戶講一講蛋鵝養殖及防病技術。
(一)前殖吸蟲病。病鵝開始產薄殼蛋、軟殼蛋或畸形蛋,繼而精神萎頓,呆立,食欲減退,腹部膨大,排出蛋殼碎片或流出石灰樣的液體,最后體溫升高,渴欲增強,泄殖腔突出,2-7天死亡。
防治措施:
1、平時要加強預防,每3天普查一次糞便,發現蟲卵立即隔離治療。
2、鵝糞要堆積發酵,以便殺死其中的蟲卵。
3、使用六氯乙烷(吸蟲靈),每只鵝0.2-0.5克,拌入少量精料中,制成小丸劑投服,每天一次,連服三次。
4、投服四氯化碳,2-3月齡的雛鵝投服1毫升,成年鵝2-4毫升,間隔5-7天,復投藥一次(最好每次與等量的液體石蠟混合投食)。
(二)飼料中缺乏維生素D或鈣、磷。母鵝飼料中缺乏維生素D(尤其是維生素D),或飼料中鈣的含量不足,鈣磷比例不當,或相當一段時間陰雨綿綿,鵝曬不到太陽,均會引起鵝代謝紊亂而發病。開始產薄殼蛋,軟殼蛋,隨后產蛋量下降,直至完全停產。病鵝兩腿軟弱無力,常蹲伏于地,喙部變軟,啄食困難,生長不良,關節腫大。
防治措施:
1、平時在飼料中配入適量的礦物質添加劑,還要供給足量的青飼料。
2、多曬太陽,每天光照時間不得少于6小時。
3、肌肉注射維生素A、D。
4、喂服魚肝油,每天1-2次,為了加快治療速度,可以喂服維生素D3,一次服用15萬國際單位。幫農網小編提醒,在難以確定病因的情況下,可進行治療診斷,即給病鵝喂食驅蟲藥后,如病情好轉,則為感染寄生蟲所致,否則為代謝性疾病。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