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剝下來的豬皮,如果不能直接送到皮革工廠制革,就必須予以防腐處理,以免腐爛霉壞。防腐可用鹽腌法,它分為干腌和濕腌兩種。在此,幫農網就給大家講一講這兩種豬皮的加工方法。
一、干鹽腌法
又叫撒鹽法或直接加鹽法。將洗凈瀝水后的鮮豬皮,毛面向下,皮面向上,平鋪于水泥地板或木墊板上。在整個肉皮面均勻地撒上一層鹽。然后在該張豬皮上再鋪另一張豬皮,作同樣的處理。這樣層層撒鹽堆疊至高達1~1.5米即成皮堆。在撒鹽時同樣要注意將皮張的四腿、腹邊、頭尾等拉開,防止皺褶和彎曲。中部要多撒些鹽,使皮張堆疊后中部高于四周,便于鹽層溶化容易排出來。
食鹽的用量一般為鮮皮重量的25~30%。為了提高皮張的質量,也可以在食鹽內摻入純堿2%或硅氟化鈉1%作為防腐劑,效果較好。食鹽和防腐劑必須在使用前1~2天先混合攪拌均勻。皮張上鹽3~4天后,要進行一次翻堆,即將上下層調換一次。翻時應逐張重新撒鹽,再3~4天就可以取出,放在通風處晾干,前后6~8天。但冬季則需10~12天。
二、鹽水腌法
①鹽液配制:鮮豬皮50公斤,食鹽90公斤,純堿5公斤,清水360公斤。配制時,先將清水倒入池內,加食鹽攪拌,再將純堿加入適量的清水,配制成堿液后,倒入鹽水溶液中,用木棒攪拌均勻,24小時后鹽粒全部溶解。
②下池鹽腌:鹽池大小可根據日常處理皮張的數量設計,一般每口池以能鹽腌20~30張皮為佳。池的長和寬應比豬皮的張幅大30厘米左右,以便于操作。鹽腌時,將瀝干水分的鮮豬皮逐張投入鹽水池內浸泡,并邊投皮邊攪拌。投完全部豬皮后,蓋上木板架,壓上石塊,使豬皮不露水面。每隔2小時攪拌一次,8小時后取出豬皮,并攪動池內鹽液,使其上下均勻,然后再將皮張按照上下次序顛倒地投入池中,皮張腌潰要均勻。經過這樣兩次浸泡,時間約24~30小時后,即可出池。若皮張較多,一個池容納不下,采取分批鹽腌時,必須按照皮張重量,在原有鹽水中加鹽10~15%,加純堿1%。因為鹽液使用一次后,鹽堿濃度已降低。加鹽后使濃度能達到24波美度。每池鹽水一般用過4~5次后不可再用,應重新配制鹽液。
③出池晾曬:經過鹽腌的豬皮出池后,瀝盡鹽水,將毛面向下、皮面朝上地搭在架子上,并將四腿、腹邊、頭尾等拉開,不讓皺褶,放存陰涼處晾3~4天。待皮張接近干燥時,移到室外曝曬至全干后收回,放在平坦的地板上,一張張地重疊,上面加蓋木板、石頭壓平即可收藏。
以上就是有關兩種豬皮的加工方法的全部資料介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