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植技術 > 馬蹄荸薺是什么|荸薺的種植技術
2021
12-27

馬蹄荸薺是什么|荸薺的種植技術

馬蹄荸薺是什么?荸薺的種植技術難不難?荸薺也稱為馬蹄、水栗。由于荸薺的外形和功效都和栗子比較相近,由于它生長在泥土中,因此就叫做地栗。荸薺又脆又甜,既可以當水果生吃,還可以當成蔬菜。那么,大家知道荸薺是怎樣種植的嗎?在此,幫農網就和朋友們一起了解一下。

馬蹄荸薺是什么|荸薺的種植技術

一、土壤選擇

荸薺對于土壤的要求不嚴,能適應各類的土壤環境,但中性和微酸性土壤是最佳的選擇,種植地要求排灌方便,還有一定需要注意,不宜連作,最好和其他作物間隔2-3年輪作,減少病害的發生幾率,以及減輕病害對產量和質量的影響。

二、選種育苗

荸薺的繁殖方法是采用球莖進行的無性繁殖,播種時選擇表皮無損傷、頂芽和側芽健壯、色呈深褐色、個體大的球莖做種。一般每畝只需五六十和球莖即可,保證3月低或四月初,盡量在清明節前進行。播種前先要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浸泡一天消毒,消毒后將球莖排入苗床中,排入時芽尖向上,排好后覆蓋一層細土,在澆水保持苗床濕潤。

馬蹄荸薺是什么|荸薺的種植技術

三、假植方法

當幼芽在苗床長至10-15cm時,而且還有3-4個側芽,即可進行假植,一般在4月底或5月初進行,假植低可選擇早稻田。假植前先整地施肥,每畝施用糞肥1000kg、碳酸氫銨25kg以及復合肥25kg。假植時將發芽的荸薺拔出,栽植到水稻田中,保持株行距40×50cm,前期保持水深1-2cm,后期在加深至2-3cm,加強肥水管理,當苗高40cm時即可定植。

馬蹄荸薺是什么|荸薺的種植技術

四、定植要求

定植時同樣的整地施肥,要求深耕20cm,整細耙爛,施足基肥,將假植好的幼苗拔出,拔秧時要秧苗連球莖挖出。剔除葉狀莖簇生而纖細的雄荸薺秧苗,如果幼苗過高,可將葉狀莖末梢剪去一截,以免定植后受風力影響扎根。再將秧苗根系洗凈后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浸泡1小時消毒,在涂抹一些生根粉即可栽植,栽植深度為8-12cm,使根系和泥土完美接觸,每畝栽植4000株左右,保持株行距60×30cm。

馬蹄荸薺是什么|荸薺的種植技術

五、田間管理

加強肥水管理,采用淺水移栽,深水活棵方法,定植是淺水栽植,水位在2-3cm,在栽植后加深水位至5-9cm,成活后降低水位至2-3cm,在結薺期保持水位在8-10cm,待球莖成熟時可停止灌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追肥主要施用氮磷鉀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磷鉀肥為主,施肥時可結合中耕除草,將雜草清除,以免和植株搶占養分,除草時發現病苗或弱苗也可直接拔除。

馬蹄荸薺是什么|荸薺的種植技術

以上就是幫農網給大家分享的荸薺的種植技術,文章僅供參考并希望能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種植和養殖方面的知識,請大家持續關注幫農網。(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