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氈是什么東西?毛氈是怎樣制作的?畜毛加工業的各類下腳料,往往被人們視為廢物棄之不用,這實在可惜。現介紹一種用廢畜毛為原料制作毛氈的技術,簡單實用,效益可觀,很適合一般企業生產。在此,幫農網就給大家講一講利用廢畜毛制作毛氈技術。

一、將收集的各種廢畜毛剔除掉碎石等雜物,放置缸中用溫熱水浸泡洗滌、堿水的配比按100份水加1份濃度為30%的燒堿溶液,溫度為40℃左右。時間一般在4-6小時;攪拌情況下,時間可適當縮短一些。
二、浸洗后的畜毛晾干至表面無水份,然后按不同類別區分。送入彈花機初步加工變成蓬松狀,再用軋花機將畜毛軋或棉絮狀。
三、按照加工產品如門簾氈、帳篷氈、鞋料氈等的規格大小,展開相應尺寸的竹簾,在上面用手工均勻攤上規定厚度的毛絮,同時噴上少許清水使其濕潤,檢查厚薄,壓平后用竹簾將毛絮卷成一捆,綁上數道繩緊固。
四、將竹簾包扎的毛絮捆放在滾氈機上來回滾動,滾動時間視毛絮自身的品種、厚度等因素而定,待毛絮纖維充分互相牽連成氈后下機,接著把氈從竹簾中取出,用80—90℃的熱水浸泡半小時,洗掉表面油污及其它臟物。

五、洗滌過的毛氈懸掛展開,兩面刷上配有適量防腐劑的工業淀粉漿糊。再次滾氈,使漿糊深入內部,然后洗刷,除去表面浮漿。
六、經2次滾氈、洗滌后,毛氈基本成型,此時可在陽光下掛起,日曬干燥。如果出現局部位置收縮或變形,隨即進行手工整理,達到規格尺寸后,再經烘干機烘干內層即得成品。(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