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養鴨子成活率更高?據介紹,安徽省繁昌縣養鴨專業戶育雛鴨成活率高,當年育雛鴨450只,僅死亡3只;第二年年育雛鴨500只,僅死亡2只。據幫農網了解,該養殖戶養鴨三十多年,現將其育雛鴨的經驗介紹如下:
一、注意控制適宜溫度
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關鍵。育春鴨(3、4月間)時,溫度應在20℃左右,不宜超過25℃。用較適宜的溫度能培育出健壯的雛鴨。溫度過高過低都不好。過高小鴨易患眼病(眼發炎、分泌物增多),羽毛生長緩慢,抗病力差,且易得感冒;溫度過低雛鴨嘴與腿的顏色蒼白,羽毛緊貼,游水力差,發育停滯。他育雛春鴨的具體方法是:在室內地面鋪一層厚的稻草,用席圍圈住,晚間上面搭起毛竹,蓋上棉被,觀察雛鴨情況,掌握溫度變化。
二、注意強弱分群
雛鴨孵出后,應將強雛和弱雛剔開,分別飼養。健壯的雛禽,腹部柔軟,臍帶處無血跡或硬塊,絨毛整潔,富有光澤,頭大,背寬,喙闊,眼大明亮,鳴聲清晰。
三、注意合理配料
1、出殼第一天至第十天的雛鴨,主要喂大米飯。約七、八成熟即可,軟硬適度,松散不粘,使雛鴨能夠大口吞食。
2、雛鴨第七天起,即可逐漸喂小麥。小麥煮熟充分脹開,然后與其他飼料混拌喂給。
3、用冷水泡綠豆十二至二十四小時,待豆粒膨脹,發出一般清香味后,摻入其他飼料拌和喂。
4、雛鴨達到一月齡時,即可喂以稻谷;稻谷應充分煮熟。
5、適合喂雛鴨的水雜草很多,如金魚藻、浮萍等可適當飼喂。
另外,動物性飼料,在育雛期間十分重要。育雛初期喂黃鱔最好,后期可喂小魚、小蝦、泥鰍和蛆蟲。
四、注意定時定量喂食
雛鴨每天喂5次:第一次清晨5點,第二次上午9點,第三次中午12點,第四次下午3點,第五次下午6點;晚間不能養成喂食的習慣。如天氣炎熱,晚上可飲水一次,一般情況下不必飲水。喂食時,將大米飯撒在席上,用圈席圍住,讓雛鴨在內自由采食。喂食時要經常檢查雛鴨嗦囊的飽滿程度,喂量要適中,不過飽,也不感到不足。每次喂食時掌握在5-8分鐘內吃完。
五、注意適時飲水
雛鴨第一天開食后即飲水。最初幾天,水放在瓷碟中,任其自飲。冬春宜飲溫水。
六、注意精心管理
1-10天的雛鴨,必須防止“打堆”而受熱出汗,使小鴨患感冒,而造成大批死亡。因此,育雛期間,夜晚要有人值班,做到勤觀察。
七、注意放牧
小鴨長至兩個月左右即可外出放牧。早晨出牧前,應先在舍內活動幾圈,然后放出,因為早春的室外溫度較低。春季放牧應特別注意東南風,因為小鴨絨毛稀松,毛孔張開,東南風直吹容易得病,因此要避風放。
八、注意防病治病
雛鴨期間的防病滅病工作極為重要。首先,應給雛鴨接種疫苗。15日齡用鴨瘟弱毒疫苗1000倍稀釋液,每只肌注0.5毫升,二個月后重復肌注一次,每只1毫升;20日齡每只雛鴨胸肌注射禽出敗氫氧化鋁菌苗2毫升。經常暴發初生雛鴨病毒肝炎的地區,7日齡前每只雛鴨皮下注射病毒性肝炎蛋黃液疫苗0.5毫升。要特別注意雛鴨軟腳病的防治,一旦發現疾病,不要讓小鴨多睡,應適當驅趕走動,并用縫衣針扎鴨腳上的小紅筋(不能扎粗筋),即可治愈。還可按每只鴨用青霉素5000單位用水溶解后拌入飼料中或飲水中飲服,每天一次,連用3天,不僅可以預防球蟲病,而且還可以治療已感染球蟲的病鴨,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