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瓣幼芽再生葉苔怎么辦?大蒜為多年生宿根蔬菜。其不僅營養豐富、栽培簡便,且可治病防癌、出口創匯。近年來,隨著農村商品經濟的迅猛發展,大蒜種植面積愈來愈大,但蒜瓣幼芽再生葉苔現象亦愈來愈普遍。據有關資料介紹,江蘇省射陽縣的夏收大蒜,再生葉苔面積占75.42%,株均再生率26.61%,造成很大經濟損失。為解決這一技術難題,幫農網參考相關技術資料,就大蒜成熟前蒜瓣幼芽再生葉苔的成因及對策做一下講解。
一、蒜瓣幼芽再生葉苔的成因
據調查研究:蒜瓣幼芽再生葉苔,既受本品種內因的影響,同時又受外部環境的制約,其為內外因綜合影響的結果。一是冬前低溫寒流,可促使蒜苗過早地通過低溫春化階段,花芽、鱗芽分化提前,重則形成二次分化。二是播期提前,蒜苗發育過早;若遇暖冬年,會加速生育進程。出現長光照時,植株生長量過大,有利于蒜瓣幼芽再生。三是鱗莖膨大初期肥水偏多,尤以氮肥偏施后可影響鱗莖的正常膨大,有助于幼瓣保護葉的葉身伸長。四是品種熟性不同,熟性愈早,再生愈重。
二、蒜瓣幼芽再生葉苔的對策
1、確定適宜播期
由于蒜苔的發育和鱗莖的形成,與外界環境尤其是溫度和光照條件有著密切聯系,因而,要想大蒜實現優質、高產、高效,即須嚴格掌握播種適期。實踐證明,以苔、蒜(頭)兼收的秋播適期為日均氣溫20~22℃,通常于“秋分”前后,即9月中、下旬為最佳播期。
2、合理供給肥水
春季鱗莖形成初期控制肥水用量,尤其是控制氮肥的使用。一般在前期足肥的基礎上,春施純氮畝以10公斤左右為宜,即尿素20-25公斤。在花芽與鱗芽開始分化之前,即3月底、4月初畝追尿素15-20公斤作催苔肥,并加施草木灰30-40公斤;4月底、5月初于蒜苔露出鞘葉時再追一次速效肥,每畝碳銨20公斤或腐稀糞水1500公斤,以加速蒜苔生長、促鱗莖膨大。在鱗莖生長期還須注意:雨多及時排水降漬;旱時堅持小水勤澆,以經常保持土壤濕潤。
3、注重引種范圍
在低緯度栽培的蒜種,多屬短日類型;而在高緯度栽培的蒜種,多屬長日類型。通常以同緯度或緯度相近地區引種較易成功。如緯度懸殊過大,北種南引,往往難以形成鱗莖;而南種北引,往往過早成熟,一旦氣候適宜,蒜瓣幼芽即可再度生葉抽苔。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