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過程中,梭魚既可以主養,也可以與淡水魚、蟹、蝦混養,這樣不僅能有效地利用池塘中的餌料,而且在不增加投餌量的情況下,每畝能提高產量10%左右,是提高水體養殖效益的有效途徑,是極具市場發展潛力的養殖品種。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朋友們講一講水產養殖過程中的梭魚苗種培育技術。
一、池塘條件
池塘選擇面積為4畝~10畝,水深1米~1.5米,池底淤泥深15厘米。魚池的位置要背風向陽,呈長方形,坡比為1∶2~1∶2.5。魚池要靠近水源,排灌通暢,水質清新,水量充足且無污染。魚池清整苗種入池前20天,選擇晴天時,抽干池水,割除池邊雜草,清除過多淤泥,耙平池底,曝曬數日,為梭魚養殖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藥物清塘每畝池塘用100千克的生石灰化漿后全池潑灑,池底和池坡要均勻潑灑,徹底殺滅魚池內的敵害生物和各種病原體。注水施肥 苗種入池前10天,注入新鮮河水,注水時要用雙層過濾網嚴格過濾,以防野雜魚、蝦或敵害生物進入池塘。注水后每畝池塘施豬糞或雞糞100千克~200千克,以培育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動物,使梭魚入池后便可攝食到充足、適口的天然生物餌料,以提高魚池的天然生產力。施肥量及施肥時間可根據天氣、水溫、水質等情況靈活掌握,一般在魚苗入池前6天左右。
二、魚苗放養
梭魚原為海水魚,在進入淡水培育前必須經過充分淡化,淡化時間要求在20天以上,鹽度在3‰以下。運輸前,魚苗應在水池中暫養2天以上。
三、魚苗運輸
魚苗運輸水溫宜為16℃~23℃,采用規格為70厘米×40厘米的塑料袋加淡水運輸,每袋裝魚苗1500尾~2500尾。運輸用水要清新、有機物含量低,充氧密封后采用面包車夜間運輸。運輸時間控制在3小時之內,魚苗成活率可達100%。
四、調溫入池
經長途運輸的魚苗,到達池口后,不要直接入池,應先將魚苗袋放入池水內約15分鐘。等袋內、外水溫一致后,再打開魚苗袋,選擇上風處將魚苗緩慢放入池中。
五、放養密度
梭魚夏花培育魚種及放養密度,主要根據魚種出池規格要求、池塘條件、餌肥供應狀況以及養殖技術水平等情況決定。一般放養規格為每千克3000尾~4000尾,每畝可放養7000尾~9000尾,當年即可培育成規格為12厘米~16厘米的魚種。一般放養體質健壯、鱗片完整、規格均勻、無傷病且為同一批繁殖的魚苗。
六、套養原則
為充分利用池塘的天然生物餌料,提高魚池天然生產力,魚種池也可適量套養鳙魚或草魚夏花,一般每畝放養2000尾~3000尾。為避免套養的魚種與梭魚爭奪餌料、水質和空間,在培育梭魚苗種時,須掌握兩個原則:(1)凡是與梭魚在棲息水層、食性、水質上有矛盾的魚類,不宜混養。(2)為提高梭魚魚種的培育規格,梭魚夏花應提前放養,以促進主養魚快速生長。
七、投喂餌料
餌料種類 梭魚食性很廣,屬于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投喂菜餅、米糠、豆餅粉、花生粉、小雜魚、蠶蛹或專門的人工配合餌料等。
八、投喂方法
根據梭魚喜弱光、集群、清新水質的習性,在投餌上,要做到“四定”:
1.定質。投餌要適口。粉狀餌料要新鮮,不能腐爛變質,經鹽度為40的食鹽水消毒后投喂。配合餌料要求動物蛋白含量必須在37%以上,并根據魚體規格,掌握合理的投餌粒徑,并且要現配現喂,不能擱置很長時間。
2.定量。根據不同生長季節及魚體規格,科學制定好全年的投餌量。魚苗入池前期,是梭魚的快速生長期,以粉狀餌料為主,日投餌為2次~3次,投喂量是梭魚體重的3%~4%。在高溫季節,水溫較高,夜間池水易缺氧,梭魚也易發生各種魚病,以投喂配合餌料為主,日投餌2次,投喂量為梭魚體重的2%~3%,注意不要讓魚吃夜食。秋季水溫下降,梭魚不易患病,可日夜投餌,以增加其體重,為梭魚越冬創造條件,日投餌為3次~4次,投喂量為梭魚體重的4%~5%。
3.定位。馴化梭魚集中攝食,是培育梭魚苗種的關鍵。梭魚為中、上層魚類,食臺可放淺些,用蘆席或網片制成。夏花入池后,第二天開始投餌馴化,一般經過7天時間,可使梭魚養成集中、定點攝食的習慣,能最大程度地減少餌料浪費。
4.定時。在生長季節,投餌要堅持早投餌、晚停食及少量多次的原則。每次投餌要有固定的時間,一般在上午8時~9時,投喂全天餌料量的1/3;下午17時~18時,投喂全天餌料量的2/3。
九、水質管理
梭魚喜清新水質,培育期間應長期保持水質肥、活、爽。魚苗入池前期,保持水深在60厘米左右,以利于提高水溫,促進天然餌料生物繁殖生長;養殖中期,保持水深為80厘米~120厘米;養殖后期,保持水深為120厘米~160厘米。生長季節,一般每15天換注新水1次,每次換池水的30%左右。換水時,應先排掉部分底層老水,再注入新水,讓陽光盡可能深地照射水體,使整個水體成為富氧區,以促進梭魚快速生長。
十、施肥
施肥可促進天然餌料生長繁殖,提高魚池天然生產力。除施放基肥外,養殖過程中,應根據池塘水質和透明度及時、適量地追肥,使水體長期保持一定的肥度,增加梭魚的天然餌料。一般每20天追肥1次,每次每畝池塘施雞糞或豬糞100千克~200千克。
十一、病害防治
養殖過程中,梭魚不易發生重大疾病,但要做好魚病的預防工作。夏花放養時,用鹽度為30‰的食鹽水浸洗魚體5分鐘~10分鐘,以保證下池夏花具有良好的體質。每隔20天每畝池塘用生石灰20千克化漿后全池潑灑,以消毒水體、預防魚病。平時定期在餌料中添加食鹽、大蒜素等藥餌,連喂7天。梭魚苗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幾種。
1.東方鲺對海水梭魚苗感染率極高。東方鲺是海水中寄生的一種橈足類,但它不適于咸淡水生活。如果在鹽度高的水域中發現,可引進淡水降低鹽度,魚鲺在咸淡水中生活會脫落死亡。另外,多毛類幼體,原本為蝦的主要食餌,但在夏季繁殖過多時會鉆入梭魚鰓腔,密集于鰓耙間,狀若蠅蛆,使梭魚遭致窒息死亡。此蟲害常在港養中出現。
小定鞭金藻是目前對梭魚種、成魚危害最大的病害。魚池內如發現小定鞭金藻,幾天即可使養殖梭魚全池覆滅。小定鞭金藻是典型的咸淡水鞭毛藻,發病的池塘出現小定鞭金藻“水華”,池中細胞密度可達8×105個/毫升。
治療辦法:(10~15)×10濃度的液體氨進行全池噴灑,用黃泥水全池噴灑也有良好效果。
2.水霉病又稱膚霉病,俗稱“白毛病”,春夏之交發病較多,主要由于捕撈、人工繁殖等操作過程中碰傷、掉鱗感染上水霉菌而引起。
治療辦法:操作要細心,避免碰傷魚體。如已感染上水霉菌的魚體,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藥浴病魚5分鐘~10分鐘均能取得一定效果。或用苦參5毫克/升全池潑灑。
十二、日常管理
1.巡塘。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觀察池塘水質、梭魚攝食、浮頭及病害等情況,經常清除塘邊雜草,保持池口清潔衛生,并做好養殖記錄,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降溫。梭魚原是海水魚,當夏天水溫在35℃以上時,梭魚很難適應,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應將池水水位升至最大高度,并適時換水,以降低水溫。
十三、并塘越冬
進入秋季后,天氣轉冷,水溫隨之下降,梭魚的活動能力也相應減弱,此時應停止投餌。約1周后,選擇晴天拉網并塘,并按照規格分類計數,放入越冬池準備越冬。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