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魚病?防治魚病的方法有哪些?魚病防治是養魚技術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養魚的過程中,各種魚病總會或多或少發生,發病程度隨地理環境、飼養技術、管理措施等的好壞而不一樣。為了減少死亡和損失,必須及時預防或治療。但防治魚病的方法和藥物有很多,同一種病,治療方法或藥物不同,投資大不一樣,我們不僅要能迅速治好魚病,而且還要講求經濟效益。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養魚技術——魚病防治過程中的經濟賬。
一、講究用藥方法
水霉病是早春魚種放養和鯉魚繁殖時經常發生的一種疾病。發病后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是用食鹽和小蘇打合劑全池遍灑,池水中兩者的濃度均為0.4%0。若按每畝水面1米深計算,666.70立方米水一次用藥為:食鹽266.70公斤小蘇打266.70公斤,按市場價:食鹽每公斤0.60元,小蘇打每公斤1.00元,用一次藥需耗費426.72元。若連用2-3次,投入就太大了,用藥的成本可能遠遠超出因病死亡魚的價值,得不償失,不如不治。但換一種方法,情況就不一樣。在魚種下塘前,用2~4%的食鹽水浸洗魚種20~30分鐘;可以有效預防此病;而這種方法一次只要幾公斤食鹽,花費幾元錢即可。
二、合理選藥
同一種藥物,往往有不同的劑型或名稱,使用時效果差不多,而價格相差甚大,就要選價廉的使用。如敵百蟲,有90%的晶體和2.5%的粉劑,藥物有效成分雖相差36倍,但實際使用時只相差10倍:晶體敵百蟲全池遍灑后水中的濃度為0.2-0.5PPm(1PPm是指1立方水中含藥物量為1克),粉劑用2-5PPm,效果一樣,但成本不同,粉劑比晶體便宜。還有堿性綠和孔雀石綠,兩者本是同物異名,前者為化輕染料,后者為生物染料,有效成分完全相同,但堿性綠比孔雀石綠便宜,防治水霉病時宜用堿性綠。
魚病有許多種,首先要搞清楚發的是什么病,才好對癥下藥。一種藥物只能治一種或幾種病,而不是所有的病。如漂白粉多用于防治細菌性魚病,而硫酸銅和敵百蟲只能治寄生蟲病,不能亂用藥,否則不僅花錢治不好病,還可能誤事,造成更大的損失。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