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肥是用綠色植物體制成的肥料,是一種養分完全的生物肥源。所以,種植綠肥不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對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但要充分發揮綠肥的增產作用,必須做到合理施用。
據有關資料介紹,各種綠肥的幼嫩莖葉,含有豐富的養分,一旦在土壤中腐解,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和氮、磷、鉀、鈣、鎂和各種微量元素。每千公斤綠肥鮮草,一般可供出氮素6.3公斤,磷素1.3公斤,鉀素5公斤,相當于13.7公斤尿素,6公斤過磷酸鈣和10公斤硫酸鉀。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農村朋友們講一講綠肥種植技術和綠肥種植要點。
一、綠肥種植技術
綠肥適應性廣,可以在各種地形、土壤中生長。但最適宜的條件是土質松軟的沙質壤土,PH值為6.5-7.5,冬季溫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mm-800mm,不宜種植在低洼及易積水的地里。輕度鹽堿地上可以種植,但當土壤中鹽分超過0.3%時要采取壓鹽措施。
播種綠肥前要精細整地。整地時間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將雜草翻入深層。幫農網小編提示,秋播前如雜草多,還要再深翻一次或旋耕一次,然后耙平。
種綠肥一般不施氮肥,而施磷肥后增產效果比較明顯。播前結合整地施有機肥,2m2-3m2/畝、純磷8kg-16kg/畝,一次施入。還可適當施些鉀肥。為了防止苗期雜草的發生,播前將48%的氟樂靈(100ml/畝)噴入土中,結合整地施入5cm深的土中,有效期可達3個月-5個月。
綠肥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種后,可利用2年―5年。目前國內較好的品種有保定綠肥、甘農1號雜花綠肥、新疆大葉綠肥等。國外比較好的有美國的皇后、安斯塔等。國外引進的品種直立性好,利于機械化收割。
種子凈度應在90%以上、發芽率應在85%以上,純度應在98%以上。播前最好對種子進行處理。按種子500kg+包衣材料15Okg+粘合劑1.5kg+水75kg+鉬酸銨1.5kg的配方進行,使種子在苗期不受病蟲、雜草等危害。
在北方一年兩熟地區,綠肥播種期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響正常越冬。大部分地區以條播為主,行距30cm。播種量一般為1kg/畝左右,采種田要少些,鹽堿地可適當多些,播種最佳深度為0.5cm-1cm。
在幼苗期和夏季收割后要及時除草。選擇除草劑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在冬前、返青后、干旱時要澆水。低洼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小時綠肥會死亡。遇到病蟲害時要及時防治,一般用殺螟松、樂果、氰戊菊酯等噴霧。出現病害,如發生銹病、褐斑病、霜霉病,用多茵靈、托布津等藥劑防治。
收割一般在始花期,也就是開花達到1/l0時開始,最晚不能超過盛花期。每年可收割3次-4次,最后一次收割不要太晚,一般收割后要留出50天的生長期。留茬高度以5cm為宜。
二、綠肥種植要點
綠肥喜歡中性和微堿性土壤,土層深厚疏松、能澆能排的沙壤土最好。因綠肥種子細小,所以要精細整地,徹底清除雜草和前茬作物根茬,瘠薄地適當施入優質農家肥和氮肥,然后深翻耙平,在雨后或灌溉后播種。
根據地域和土地條件選好綠肥品種,進行種子處理,用種衣劑摻入適量除草劑和根瘤菌進行種子包衣。
濕土淺播,干土深播。一般播深2厘米-3厘米,沙土3-4厘米,粘土2厘米。播種方式:條播行距30厘米左右,也可撒播,但要均勻,畝播量0.75公斤-1.5公斤。
綠肥有根瘤菌,靠根系能給自身提供氮元素,但是苗期或返青后,對弱苗或一、二年生根系未建成的都要施氮肥,幼苗成株后需大量磷肥,除播前施底肥外,每年雨后應追施1次過磷酸鈣20公斤-30公斤。播種至幼苗期,返青后,二次刈割后,可用中耕及化學除草劑除草,應在刈割前2-3周進行,以防對畜禽有害。另外,綠肥生長快,需水量大,分枝后,要保持土壤濕潤。冬前、返青后應及時灌水。幫農網小編提示,綠肥根系不耐澇,低洼地應注意雨季排水。
一般病蟲害很輕,注意葉斑病、黃斑病、銹病、蚜蟲、薊馬、蠐螬及粘蟲的防治。
當一成左右綠肥開花時刈割最好,此時蛋白質含量最高。刈割時一定要留下5厘米左右茬口,在收獲最后一茬時要保留40天生長期,以利于綠肥安全越冬,澆好越冬水。返青期澆水、施肥、摟草促早發。
播種一次連續收割5年后,在秋季翻耕倒茬或重新播種,否則產量品質可能下降。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