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養雞場或養雞戶經常發生給雞打了預防針卻照樣發病的現象,其主要原因是:沒按規定進行各種疫(菌)苗的預防注射,使用保藏不當或過期的失效疫(菌)苗,注射操作技術不正確,疫*苗稀釋倍數不準確等,往往是防而無效,屢防屢發,給養殖效益帶來嚴重損失。
因此,在雞的預防接種過程中,要嚴格操作規程,保證防疫效果。在此,幫農網小編講一講雞的預防接種過程中要做到的幾點:
首先,要做到按規定進行各種疫(菌)苗的預防注射。預防雞病的疫(菌)苗有很多種,一種疫(菌)苗只能預防一種疾病,如注射了雞新城疫疫苗,不注射禽霍亂菌苗,照樣還會得雞霍亂病。所以,必須按時對雞的幾種主要傳染病進行預防注射。
雛雞在出殼后12-24小時,接種馬立克氏疫苗,每只雞皮下注射0.2毫升稀釋疫苗;7-10日齡時,用雞新城疫Ⅱ系或F系疫苗滴鼻,同時刺種雞痘疫苗;2月齡時,再接種新城疫I系疫苗和禽霍亂菌苗;8月齡時再接種一次禽霍亂菌苗,以后每年2次;9月齡時再做一次雞新城疫I系疫苗和雞痘疫苗接種,以后每年一次。
其次,要做到不使用因保藏不當或過期的失效疫(菌)苗。使用前必須認真檢查瓶簽,看是否過期。幫農網小編提醒,過期和無瓶簽的一律不用。同時還要詳細了解保藏和運輸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不符合規定要求的一律不用。
第三,要做到正確掌握操作技術,按規定要求進行接種。如果滴鼻時沒滴入,刺種時“扎白針”,就會在形式上雖然滴了鼻或注射了疫(菌)苗,實質上未起到預防作用。
第四,要做到按瓶簽規定的倍數稀釋疫苗,稀釋后的疫苗按規定時間用完,超過規定時間不可使用。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