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瓣胃阻塞病又叫第三胃阻塞,俗稱百葉干,冬春季節(jié)發(fā)生較多。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朋友們介紹一下這種病的主要癥狀:病畜精神不振,食欲、反芻減退,排糞量少而干,糞內含有未消化的飼料,隨后排糞少而呈算盤珠樣,小便短濁。觸診或叩診胃區(qū)(右側7-9肋間,肩端水平線上下)有痛感,聽診瓣胃蠕動音減弱或消失,穿刺瓣胃可感到內容物較硬。嚴重時,精神高度沉郁,不愛活動,臥多立少,食欲廢絕,反芻停止,毛焦身瘦,皮膚彈力減退,鼻鏡干燥,甚至龜裂;口色較紅;結膜發(fā)紺,眼球下陷。瓣胃發(fā)生壞死時,體溫升高,呼吸迫促,脈博快而弱,有時可能出現(xiàn)呻呤。最后衰竭死亡。
牛瓣胃阻塞病,多是由于飼養(yǎng)管理不當,長期飼喂軟草,吃粉狀或混有泥沙的飼料,飲水不足,使役過度或運動不足等引起的。也可繼發(fā)于前胃遲緩、瘤胃積食、腸阻塞、黑斑病、地瓜中毒及一些急性熱性疾病。因此,預防牛瓣胃阻塞病,主要在于改善飼養(yǎng)管理措施。
要求:不喂過于細碎的草;粉質飼料要限量;草料要干凈,避免混有泥沙;飲水要充足,嚴冬季節(jié)要飲溫水,最好經常加喂點食鹽;冬春季節(jié)無青草時最好喂用一定量的青貯飼料;堅持每日適當運動,合理使役,避免過于勞累。
對于已發(fā)病的牛、病初可用硫酸鈉或硫酸鎂500~800克、液體石臘1000~2000毫升、水5000~10000毫升混和,一次灌服,以促進胃內容物排出。如病期長,病情較重,可用長針頭在右側第十肋骨前緣與肩端水平線交叉處,或稍下方,往瓣胃內注入10%的硫酸鈉液或硫酸鎂液1000~3000毫升;若同時注入500毫升左右液體石臘或植物油,效果更好。
為促進恢復瓣胃機能,可配合使用維生素B1和安溴合劑。病后期必要時,可配合使用強心、補液和洗胃療法。對病牛也可采用中藥治療,配方是:芒硝120克、滑石24克、大戟30克、當歸30克、白術30克、大黃60克、二丑30克、甘草6克,混和碾成細末,加豬油250克,溫水調服,連用數(shù)劑。據(jù)試驗,病情不很嚴重時,用豬油500克,加豬苦膽兩個,混拌均勻,一次灌服,效果也很好。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