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畜牧獸醫 > 養牛場必讀——牛常見病癥狀、治療和預防
2021
04-03

養牛場必讀——牛常見病癥狀、治療和預防

春季天氣仍然寒冷,并常有寒潮出現,牛的代謝功能減弱,抵抗能力較差,容易感染多種疾病,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朋友們講一講養牛場必讀——幾種牛常見病及其防治方法。

一、牛出敗(又稱牛肺疫)

癥狀:在臨床上有三種類型。1、急性敗血型。體溫突然升高到40℃以上,脈搏加快,食欲減退,被毛粗亂,鼻鏡干燥,呼吸困難,反芻停止。有時還流鼻液和眼淚、腹瀉,糞中可能混有纖維蛋白甚至血液,有時尿中也可能帶血。一般在24小時內死亡。2、肺炎型。病初表現為虛弱,結膜充血,心跳加快,體溫升高,呼吸困難,胸膜肺炎癥逐漸明顯,鼻液帶血紅色,干咳,胸膜叩診有濁音,聽診呈啰音。3、水腫型。病牛胸前及頭頸部有水腫,重者可波及下腹,舌咽腫脹,眼紅腫,流淚,流涎,呼吸困難,粘膜發紺,常因窒息或下痢虛脫而死。

養牛場必讀——牛常見病癥狀、治療和預防

治療:發現此病應及早隔離治療,大牛用青霉素100~300萬單位,小牛減半,進行肌肉注射。也可用10%磺胺噻唑鈉溶液每頭100~150毫升作肌肉注射,一天2次。中藥治療為黃連、黃芩、知母、白術、白芍、厚樸、白薟各40克,五味子、貝母、阿膠、澤瀉、云苓各25克,火麻仁13克為引,研末開水沖服,每天1劑,連服2~3劑。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改善牛的生活條件,吃飽睡好,避免使役過度疲勞。疫區每年給牛注射牛出敗病氫氧化鋁菌苗1~2次,連續3~5年,非疫區從外地引進牛須經隔離觀察1~3個月,確診無病,方可人群。病死牛的病變部位不可食用,應予燒毀。

二、牛臌脹(又稱脹氣病)

此病多發于春季,發病原因是牛飼料突然由干草轉人以吃青草為主,引起飼料在瘤胃內發酵產生大量氣體,膨脹成病,另外吃食腐爛的飼草也會引起此病。

癥狀:食欲反芻停止,背拱起,頭常彎至腹部,腹部迅速脹大,左邊最顯著。呼吸困難,以至出現張口伸舌狀態。急性的有發汗、驚恐、不安等癥狀。重病的行走搖晃或突然倒地死亡。

治療:1、使病牛站在斜坡上,前高后低,用力按摩左側穴部,排除胃內氣體;2、大蒜20克,搗碎,加食油5克,醋15克,混合一次灌服;3、在牛口中橫放濕木棍,讓牛舌頭舔食,同時用一根竹杠從牛腹下伸過,兩人分兩邊拿住竹杠在牛腹下慢慢滾壓,幫助牛排出糞便和氣體;4、往牛的兩個眼角里抿點煙袋油,不大一會兒,牛又蹦又跳,連連排氣,連屙帶尿,脹鼓鼓的肚子就會漸漸消下來。

預防:不要喂給發霉的飼料。春季初次放牧,不要讓牛一次吃過多的嫩草,尤其是豆料牧草。在放牧前,可喂給適量的干草料。

養牛場必讀——牛常見病癥狀、治療和預防

三、流行性感冒

癥狀:牛眼發紅、腫脹,呼吸困難,關節發炎,走路跛行,眼角、鼻孔流出漿液,發抖、咳嗽、不吃、不倒嚼,體溫有時高達41℃以上。

治療:鮮毛茛全草20克,苧麻根20克,加鹽少許,搗爛,敷在跛腳的懸蹄上方3厘米處,用紗布包好,6小時后除去。另外還可用鮮紫蘇全草0.5公斤,蔥一大把,共煎汁灌服,每天1次,連服3天。

預防:注意牛欄保暖,不讓寒風侵入,加強飼養衛生條件,發現病牛要及時隔離治療,多供給飲水(以溫熱水為宜)。

四、瘤胃積食(又稱瘤胃食滯)

主要是飼料調配不當而引起消化不良,或吃下過多的發霉變質草料。誤食有毒植物或霉菌也能引起本病,春季最為常見。

癥狀:患牛拱背擺尾,起臥不安,精神緊張,有肚疼現象,食欲減退,停止反芻,瘤胃的蠕動音減弱或消失,嚴重時呼吸迫促,心臟衰弱,粘膜發紺,四肢戰栗,步態蹣跚,躺臥昏迷。

治療:停飼而讓飲,施行瘤胃按摩。牽牛散步,不讓臥倒,用硫酸鎂(鈉)500克,魚石脂15克,常水600~800毫升一次灌服,并用毛果蕓香堿0.1~0.2克皮下注射,若瘤胃過度膨脹,應穿刺放氣。中藥治療為大黃100克,芒硝250克,厚樸100克,根實、枝子各50克,黃芩40克,當歸、山楂、郁李仁、火麻仁、萊菔子、二丑各100克,廣木香40克,香油250克為引,煎水內服。同時針脾俞、蘇氣、尾尖、百會、放血穴。

預防:合理調制飼料,不喂發霉、腐爛的飼料。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