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殖技術 > 鷓鴣?人工孵化及鷓鴣?溫室?養殖技術
2019
09-19

鷓鴣?人工孵化及鷓鴣?溫室?養殖技術

鷓鴣雄鳥的體長為282-345毫米,體重292-388克;雌鳥體長為224-305毫米,體重255-325克。它長得比石雞更為俏麗,頭頂黑褐色,四周圍有棕栗色,臉部有一條寬闊的白帶從眼睛的前面開始一直延伸到耳部,在這條白帶的上面和下面還鑲嵌著濃黑色的邊兒。身體上的羽毛除頦、喉部為白色外,黑黑的體羽上點綴著一塊塊卵圓色的白斑,上體的較小,下體的稍大,下背和腰部布滿了細窄而呈波浪狀的白色橫斑;尾羽為黑色,上面也有白色的橫斑,色彩對比十分鮮明。虹膜為暗褐色,嘴黑色,腿和腳為橙黃色。

鷓鴣人工孵化及鷓鴣溫室養殖技術

鷓鴣多在矮小山崗的灌木林中活動,有時候3-5只結群尋找食物。遇驚時很怏地匿藏在灌木叢深處,很難發現。腳爪強健,善于在地上行走,雖不常飛行,但飛行速度很快。主要以蚱蜢、螞蟻等昆蟲為食物。分布于柬埔寨、中國、印度、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朋友們講一講鷓鴣人工孵化及鷓鴣溫室養殖技術。

一、鷓鴣人工孵化技術:盡量利用產下兩周以內的種蛋,并剔出雙黃蛋和畸形蛋。選好以后用30℃的溫水加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將種蛋浸泡3分種,取出后晾干即可入孵。

孵化成敗的關鍵在于溫度,在孵化前期1~7天,機溫保持在37.8℃,8~20天保持在37.5℃,21~24天(出殼)保持在37.2℃。

濕度的大小要根據胚胎發育的各個階段進行調整,孵化前期相對濕度應保持在60%~65%,中期55%~60%,到了孵化后期,為了使空氣中的水分與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于蛋殼,使碳酸鈉變為碳酸鈣,使蛋殼變脆,以利于雛鴣啄殼,應將濕度保持在65%~70%。

為使種蛋受熱均勻,使胚胎發育正常,必須通過人工或自然翻蛋,從入孵的第二天起,一般2~3小時翻一次,第二十天即可停止。

種蛋孵化5~7天即可首次照蛋,正常蛋可發現胚胎上的眼點,蛋內顏色發紅并帶有血絲;蛋黃擴大,偏于一側。無精蛋無任何變化,蛋黃完整,蛋清透明,要及時將其取出。照蛋次數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主要檢查胚胎的發育情況,并及時取出死胚蛋。

鷓鴣人工孵化及鷓鴣溫室養殖技術

二、鷓鴣溫室養殖技術:鷓鴣產蛋期,對環境溫度比較敏感,溫度低于5攝氏度或高于30攝氏度,對產蛋量和受精率都有較大的影響。產蛋期適宜的氣溫為7.5-24攝氏度,最適宜的溫度為16-17攝氏度。溫度適宜時,鷓鴿食欲良好,產蛋量多,受精率高。

在飼養水平較高、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種鷓鴿年產蛋量可達100—110枚,受精率高達92%一96%,受精蛋孵化率可以達到84%一91%。鄭州市地處北緯34度,年平均氣溫14.3攝氏度;1月平均氣溫-0.2攝氏度,絕對最低氣溫-15.8攝氏度;7月平均氣溫27.8攝氏度,絕對最高氣溫43.0攝氏度。設計合理的塑料溫棚在不需人工加溫的情況下,白天晴朗天氣棚內溫度可達16一18攝氏度,冬季在溫棚內,耐中低溫的植物,不經人工加溫,利用自然光照就可以生長。根據溫棚種植的情況,設計一種利用自然光照養殖種鷓鴣的溫棚,冬季不進行人工加溫,就能使種鷓鴣正常產蛋,不僅節約了鷓鴣舍建造的開支,也節省了冬季人工加溫的燃料費和人工費。現就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1、溫棚建造養殖溫棚坐北向南,每棟寬6.5米、長30米、高2.5米。由北墻起向南2.5米是平頂,墻壁為水泥沙漿磚墻,頂為水泥預制板。后墻留2個門和4個半截窗戶。前墻高50cm,磚和水泥沙漿做成,磚外層用水泥沙漿抹面。前墻到大棚頂的前檐每1m寬裝1根6分鋼管。兩根中間基部裝有掛鉤,以便貼上塑料薄膜以后,拉繩固定薄膜。鋼管和兩端的墻均作成弧形。作為塑料溫棚的骨架。塑料薄膜為無水滴膜。冬季塑料薄膜外再苫一層草簾,白天卷起,便于陽光照射溫棚內;夏季將簾子取下,將塑料薄膜從底部卷起約1米高。卷起后無膜部分裝上2×2cm的焊接網,—方面便開通風,另—方面防止敵害進入養殖室。有塑料膜的部分上面再附上遮蔭網,防止陽光射入棚內溫度升高。地面用水泥抹平。以上材料建造出l棟棚總投資26300元,每平方米造價135元,比蓋傳統禽舍(可保溫的),每平方米造價250元節省115元。

鷓鴣人工孵化及鷓鴣溫室養殖技術

2、溫棚溫度溫棚養殖鵬鴣自1997年11月15日開始,至今已經兩個冬季一個夏季了。我們每個冬季1月份每天早晨6:00、下午2:00測棚內溫度并做好記錄;夏季6月20日至8月20日測溫棚溫度并做好記錄,其結果如下: 1997年冬季1月份早晨記錄最低溫度7℃,最高溫度12℃,平均9.1℃;下午2:00記錄溫度,最高24℃,最低16℃,平均19℃。 1998年夏季,早晨最低溫度24℃,最高時溫度達到28℃,平均26.5℃;下午2:00記錄溫度最高38.5℃,最低36℃,平均36.8℃。 1998年冬季1月份早晨記錄最高溫度13.5℃,最低溫度9.3℃,平均9.3℃;下午2:00記錄溫度最高21℃,最低17.5℃,平均21.5℃。以上數據表明,冬季靠自然采光,不需人工加溫完全可以滿足產蛋種鷓鴣對環境溫度的要求。夏季溫棚內平均溫度已超過種鵬鴿產蛋期最高臨界溫度,不讓其停產,實際已經停產。所以到6月10日以后對種鷓鴣飼料上應予以控制,使其休產2個月,待到溫度適宜時,再調整飼料使其開產。

3、產蛋量統計種鷓鴣開產后2個月,待產蛋量穩定后,我們進行統計,統計時間為1998年1月20至1999年1月19日。120組,每組3母1公,共計360只種母鷓鴣,共收種蛋35464枚,每只種母鷓鴣平均產蛋98.5枚,接近種母鷓鴣產蛋量的技術指標。受精的種蛋31563枚,種蛋受精率達到89%。另外脫溫后的育成鷓鴣和商品鷓鴣,都可以在這樣的溫棚中飼養。

  
  

 有 1 條評論

  1. 小紅娘 說:
    鷓鴣鳥好像和鴿子差不多大小,有養殖的,不知道市場前景怎么樣?
  2.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