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殖技術 > 河蟹的常見疾病有哪些?怎樣防治?
2024
09-07

河蟹的常見疾病有哪些?怎樣防治?

立秋后,天氣逐漸涼爽,氣溫水溫適宜,是河蟹生長最后沖刺階段,河蟹管理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年底的產量。此階段同時也是河蟹發病的高峰時段,其中水腫病、聚縮蟲病、蟹奴病、蛻殼障礙病,較難防治,農戶們要引起重視,在此,幫農網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河蟹的常見疾病及防治方法。

河蟹的常見疾病有哪些?怎樣防治?

一、蟹奴病

1、癥狀

病蟹腹部略顯臃腫,揭開臍蓋可見寄生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狀蟲體。雄病蟹的臍星呈橢圓狀,好象雌蟹;螯足小,絨毛少。病蟹生長緩慢,病情嚴重者,蟹肉有特殊味道,不可食用。

2、病因

水中含鹽量較高,使蟹奴大量繁殖,幼體擴散,感染蟹體。

3、防治

往蟹塘內注入新鮮、干凈的淡水;將已感染蟹奴的病蟹捕出,專塘飼養,能有效抑制蟹奴擴散感染。

二、聚縮蟲病

1、癥狀

病蟹體殼污物較多,活力、食欲逐漸減弱,嚴重者多在黎明前死亡。仔細鏡檢,可發現病蟹額部、步足、貝殼及腮等布滿聚縮蟲。

2、病因

池水過肥,或長期不換水造成水質不良,病蟹關節,步足、背部、額部、附肢及鰓上都附著聚縮蟲,體表污物較多,活動及攝食能力減弱,嚴重者常在黎明前死亡。

3、防治

①徹底清塘消毒,經常注、換池水,保持水質清新。

②每方水體用硫酸銅0.25~0.6克,兌水全池潑灑。

③每方水中加入新潔爾滅0.5~1克和高錳酸鉀5~10克配成混合液,充分溶解后浸洗病蟹10~15分鐘。

④每方水體中用茶粕粉20克,放在桶內,用0.4%的食鹽水浸泡2小時后,全池潑灑。

⑤往池邊、水草等河蟹密集處潑灑濃度為0.2~0.3ppm的孔雀石綠溶液。

注意:茶粕中的皂角苷能與血紅蛋白起作用,因而凡是血液呈紅色的水生動物均能殺滅,而蟹、蝦的血液為血藍蛋白,此濃度不會死亡。因此,養蟹、養蝦池中,如需殺滅野雜魚,可用茶粕粉。

河蟹的常見疾病有哪些?怎樣防治?

三、水腫病

1、 癥狀

河蟹腹部、腹臍及背殼下方腫大,呈透明狀;干胰臟小管橘黃色、輪廓清晰,干胰臟體積正常;伴隨腸炎、腸道有發紅、空腸;步足肌肉飽滿,伴隨有積水;活力很差,無法“翻身”,蟹匍匐池邊;攝食減少或不攝食,最后在池邊淺水處死亡。

2、病因

大多在河蟹生長過程中,腹部受機械性損傷后感染病菌所致。

3、防治

1、蛻殼時,盡量減少對河蟹的驚擾,不使其受傷。

2、每方水體用土霉素0.5克~1克對水全池潑灑。

3、每公斤河蟹用土霉素或紅霉素0.1克~0.2克拌餌投喂,連喂7天。

注: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蟹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對皮膚的角化有幫助。螃蟹還有抗結核作用,吃蟹對結核病的康復大有補益。

四、蛻殼障礙病

1、 癥狀

河蟹無力蛻殼或僅能腿出部分蟹殼,在頭胸部與腹部出現裂痕,周身發黑,最后死亡。

2、 病因

一是蟹有疾病,二是缺少某些微量元素。

3、防治

①檢查河蟹是否患病,若已患病,需對癥下藥治療。

②將蟹殼(禽蛋殼亦可)碾粉或貝殼粉、骨粉、蛋殼粉、魚粉等礦物質含量較多的物質拌入飼料,投喂河蟹。

③全池潑灑石灰水(石灰在池水中濃度為15~20ppm),每5天一次,連續進行3~4次。

河蟹的常見疾病有哪些?怎樣防治?

以上就是河蟹的常見疾病及防治方法,河蟹養殖一直以來是我國水產養殖業的重要經濟支撐之一,其養殖面積、產量都在逐年增長。養殖了河蟹的農戶,這一時期一定要加強河蟹的管理,一旦發現以上疾病,要及時防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損失。

關于河蟹疾病的內容就講到這里,歡迎閱讀幫農網其他農業技術內容。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