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nóng)村的豬圈、廁所等處附近的泥土中,常常含有大量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腐敗以后,再經(jīng)過硝化細菌的作用,就生成硝酸。硝酸進一步與土壤中的鉀鈣鎂等作用,生成硝酸鉀及其鈣鎂硝酸鹽,這就是土硝。各種土硝中硝酸鉀含量不一,一般含百分之幾。在豬圈、廁所的土墻上析出的蓬松的白色霉狀物中,硝酸鉀含量較高,有時高達75%。除了硝酸鹽以外,土硝中其它可溶性鹽主要是氯化鈉。在此,幫農(nóng)網(wǎng)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從土硝中提取硝酸鉀方法及操作過程。
一、提取原理
根據(jù)土硝的成分,向土硝中加入適量的草木灰,利用灰中的碳酸鉀使土硝中的鎂、鈣等硝酸鹽轉化為碳酸鈣和碳酸鎂的沉淀除去,溶液中剩下硝酸鉀;其次,根據(jù)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溶解度有較力差異的特點(見下表),利用分步結晶分離法除去氯化鈉而得到硝酸鉀。
二、提取過程
1.原料的鑒別和選用
(1)硝土:多存在于廁所、豬牛欄屋、住房、庭院的老墻腳、及不易被雨水沖洗的地方。土中是否含硝,可用下述方法鑒別。
①觀察和嘗味:有硝的土大多落土面子,顆粒呈螞蟻糞狀。
有苦、辣、咸味,特別發(fā)辣的是好硝土。
②燃燒:把硝土放在灼紅的木炭上能爆火的則是好硝土。
(2)草木灰:熬硝所用的草木灰,以桐子殼、蕎麥桿、其中含鉀量較高。
2.原料的配比和裝放
將硝土,草木灰分別碾碎過篩,硝土、草木灰按3:1的體積(重量比約7.7:1)混合裝入浸濾器中
3.淋水浸提
第一次先用熱水(75℃左右)加入浸濾器中浸提,以后采用冷水淋洗,在出水口接受濾液,最初流出的濾液可能是混濁的,可倒入浸濾器中重過濾。開始流出的濾液濃度較大,呈紅棕色。隨后濃度逐漸變小,顏色隨著變淡。濾液應按濃度大小分別盛放。當收集滿三缸濾液后,不再加水淋洗。取出濾渣,重裝新料進行淋洗。這次淋洗,先用所得第一缸硝水加熱作淋洗劑,然后依次用第二、三缸硝水淋洗,最后用清水補充淋洗,直至重新獲得三缸濾液為止。以后都按此法操作。當硝水濃度達到15°波美時,便可進行熬硝。
4.熬硝
將濃硝水移入大鍋中加熱蒸發(fā),待硝水蒸至在鍋鏟上成油絲掛排,或滴幾點在灶上能很快凝結成團狀時(大約已熬去液體的三分之二,此時濃縮硝液的比重約為40~50°波美),即停止加熱。趁熱通過粗布過濾(濾渣裝入浸濾器參與重新淋洗),待濾液冷卻至35℃左右,再用細布過濾,(布上晶體主要是氯化鈉和氯化鉀,還含有少量的硝酸鹽和硫酸鹽,可進一步分離制取各種副產(chǎn)品),濾液繼續(xù)冷卻,沿盆底盆壁陸續(xù)有白色結晶析出,這就是硝酸鉀(即火硝,含少量雜質)。未結晶的母液繼續(xù)濃縮,按上述方法進行過濾、冷卻,又可獲得硝酸鉀晶體。如此反復三次后,不再析出硝酸鉀結晶時,最后的殘液(主要含氯化物和硝酸鹽)可作為肥料使用。
5.提純(重結晶法)
將粗制硝酸鉀放入鍋內,加水溶解(加入水量以浸沒硝酸鉀并高出硝面一寸水左右),加熱至沸,過濾。再將濾液倒入鍋中熬煮至沸,加入皮膠水(注),不斷攪動,撈出浮起的黑色泡沫,待泡沫減少,至硝水掛絲,溶液呈白亮色時、即將硝水倒入盆或缸內,蓋好,冷卻結晶,即得較純的硝酸鉀。
(注)加皮膠水的作用是吸去雜質、灰塵。加量是:每20斤粗硝加1兩皮膠。加法是:皮膠先用適量水溶解后再加入。
以上就是有關從土硝中提取硝酸鉀方法及操作過程的資料介紹,文章僅供參考,同時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