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土肥植保 > 農藥安全使用知識——農藥使用過程中的失誤與對策
2021
09-26

農藥安全使用知識——農藥使用過程中的失誤與對策

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時,不少地方存在著一些不科學的做法,不僅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而且破壞了生態平衡,降低了農藥的殺蟲效果,有的還導致農作物產生藥害。為此,幫農網特將農藥使用中存在的失誤及對策介紹如下,供農戶參考。

失誤之一:不分對象防治,見藥就用。有的人一見農田、菜田發生了病蟲害,因防治心切,不分清紅皂白,見藥就用,錯誤地認為“是藥就能治病蟲”。如用殺蟲劑防治病害,用殺菌劑防治害蟲,用除草劑防治病蟲等等,起了適得其反的效果。

農藥安全使用知識——農藥使用過程中的失誤與對策

對策:常言說:只有對癥用藥,才能藥到病除。農作物病蟲害的化學防治也是如此。要做到對癥用藥,首先要了解田間發生的是病害還是蟲害;要防治的是哪種病,哪種蟲,什么雜草。然后看看農藥的標簽,它可以防什么病,殺什么蟲,除什么草,再來對癥下藥。如果你對田間發生的病蟲、草害不認識,那就到附近農技站、植物醫院去咨詢一下,再來決定用藥。

失誤之二:見病蟲就治,不按防治指標用藥。農作物生長期間,隨時都可見到少數病斑或害蟲。有的農民一見到田間有病有蟲,就一股勁地噴藥防治,這是十分不必要的用藥。因為每種害蟲要到一定的密度(即防治指標)才有必要用藥劑防治。這個標準是由科研部門根據危害損失率、防治用藥費、用工費、藥械折舊等綜合考慮而制定的。如三代粘蟲的防治指標:谷田每平方米有幼蟲20頭以上,玉米田百株有蟲120~150頭。

對策:害蟲達不到防治指標不必用藥劑防治,即使要用藥,也只能挑治,要注意保護利用天敵。如棉蚜個別有卷葉時,而天敵數量較多,可以不治,或者用藥劑涂莖防治卷葉株,以減少用藥次數降低防治成本。

失誤之三:長期單用某一種農藥防治。有的農戶發現某種農藥的效果好,就長期使用,即使發現該藥對病蟲的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換品種,而是采用加大用量的辦法,結果藥量越大,病蟲抗性越高,造成惡性循環。

對策:因地、因病蟲制宜,采取交叉用藥,有條件的地方,以村或組為單位成立治蟲服務隊或機防隊,實行統一防治。條件不具備的,每戶農家可買兩種或兩種以上農藥交替使用。

農藥安全使用知識——農藥使用過程中的失誤與對策

失誤之四:盲目使用高劇毒、高殘留農藥。有的農民缺乏安全觀念,錯誤地認為毒性高,效果就好。對低毒、高效的農藥缺乏認識。在使用農藥時也不按農藥安全使用標準,把嚴禁在果樹、蔬菜及食用作物上使用的農藥用于這些作物上,這樣很容易造成人畜中毒。

對策:使用農藥時,一定要按照國家頒發的《農藥安全使用標準規定》執行。對3911、1605、甲胺磷、1059、呋喃丹、殺蟲脒等高劇毒、高殘留農藥嚴禁在瓜果菜上使用。在其他作物上使用、也應嚴格按照規定的用量、用法執行,切不可任意擴大使用范圍和改變使用方法。

失誤之五:不加選擇地隨意混用農藥。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農藥合理地混合使用、具有防治多種病、蟲、雜草危害,提高防治效果,節省勞力,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優點。但是,有的農民在農藥混合使用時,不講究科學性,錯誤地認為任何農藥都能混用,混用的種類越多效果越好。其結果不但達不到上述混用的作用,反而會降低藥效,引起作物藥害和毒害增強等。

對策:搞好農藥混合使用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混合后不發生不良的物理化學變化;對遇堿性物質分解失效的農藥,不能與堿性農藥混用;可濕性粉劑農藥不能與乳劑農藥混用。二是混合后對作物無不良影響。三是混用后不能降低藥效,四是混合后使用成本不會增加。

失誤之六:隨意加大用藥濃度。在農藥配制上,有的不相信推薦劑量,任意加大用藥濃度;有的簡單從事,配藥時不按比例,不用量具,只用瓶蓋或其它器皿,沒有數量概念,一般都大大超過規定的濃度。其結果,不僅浪費嚴重,而且會使作物發生藥害,促成病蟲的抗藥性增強。

農藥安全使用知識——農藥使用過程中的失誤與對策

對策:要科學用藥,按農藥配制標準進行配比,大力推廣有效低強度。要把手動噴霧器上孔徑1.3~1.6毫米的噴頭片換成0.7毫米的,使噴出的小水滴霧化均勻。這就是推廣應用的超低量噴霧技術。

失誤之七:不注意農藥的安全隔離期。農藥的安全隔離期是指農作物、蔬菜上最后一次噴灑農藥后,必須過一段時間才能采收和食用,即收獲前停止用藥的限期。制定農藥的安全隔離期,是便于人們遵守,保障消費者的健康。有的人見蟲就治,用藥后不久就采摘、收獲。直接危害了人體健康,嚴重者造成人畜中毒致死。

對策:要嚴格按照農業部規定的時間噴藥,注意安全隔離天數。如40%樂果1500倍噴灑蘿卜,其安全間隔期為5天(食葉的為9天),葉菜類不少于7天,黃瓜不少于3天;80%敵敵畏1000倍液噴灑的青菜、白菜不少7天等。最后一次噴藥,最好掛牌標明噴藥時間,尤其是瓜果菜類,防止人們誤食中毒。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