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某地區在水稻生產中,狠抓了實用新技術,推廣垅廂栽培,加大了投入,禾苗苗期的長勢好。農民高興地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但自分糵盛期以后,有些雜交稻表現出與往年不同的情況:分糵力差異很大,植株參差不齊,發育進度極不一致。經農技干部診斷,系種子混雜引起的。在雜交稻中雜有保持系株、不育系株、恢復系株。在“六三”、“四六”組合中,還雜有“六四”植株,混雜率均在20%以上,高的達35%。預計減產15%以上。

為什么部分雜交稻混雜這么嚴重呢?經調查,是由于村民到一個雜交稻制種農戶購買種子造成的。
雜交稻種子生產系采用三系法,實行“省提、地繁、縣制”的體系,由國家統一管理,種子工作部門嚴格實施。種子生產必須要有種子生產許可證。雜交稻制種除選用高純度、高質量的不育系和恢復系種子外,在制種過程中,還要嚴格除雜劣,實行單打,單曬、單藏,防止混雜。在種子的收獲、入庫時,還有嚴格的驗收制度,實行分戶灌包。
因此,凡是種子公司經營的種子都必須具有種子經營許可證、種子驗收合格證、植物檢疫證。只有這樣才能保護生產者的權益,農民才能放心。同時國家還規定,種子公司要負責賠償因種子不純而給農民造成的經濟損失。

該鄉雖然屬雜交稻制種基地,但少數制種農戶因未實行統一的種子生產管理制度,除雜去劣不嚴,致使種子純度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這些劣質種子本應進行轉商處理,但制種農戶不執行種子管理條例,私自出售不合格的種子,坑害了生產者。
雜交種子由種子系統專營,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非法自發生產種子,更不允許參與流通渠道,從事種子經營。因此,在切實加強種子管理,取締非法生產與經營的同時,請農民朋友學習種子管理條例,不要盲目向私人或非種子部門購買種子,以防受騙上當。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