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魚是一些鯡魚的統稱,身體側扁平,銀白色,成年的沙丁魚體長約26厘米,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的日本周圍及朝鮮半島沿岸海域。今天,幫農網小編就給朋友們講一講沙丁魚的生活習性和沙丁魚養殖管理技術。
一、沙丁魚習性
沙丁魚為近海暖水性魚類,一般不見于外海和大洋。它們游泳迅速,通常棲息于中上層,但秋、冬季表層水溫較低時則棲息于較深海區。多數沙丁魚的適溫在20~30℃左右,只有少數種類的適溫較低,如遠東擬沙丁魚的適溫為8~19℃。
沙丁魚主要攝食浮游生物,因魚種、海區和季節而異,成魚和幼魚也有不同。如金色小沙丁魚成魚主要攝食浮游甲殼類(包括橈足類、短尾類幼體、端足類和糠蝦),也攝食硅藻;幼魚除攝食浮游甲殼類幼體外,也食硅藻和甲藻類。
金色小沙丁魚一般不作遠距離洄游,秋、冬季成魚棲于70~80米以外深水,春季,沿海水溫升高魚群向近岸作生殖洄游。仔、幼魚化后在沿海索餌成長,夏季逐漸隨南海暖流向北洄游。秋季表層水溫下降,遂向南洄游。至10月以后魚體已成長至150毫米以上時,由于沿海水溫降低而逐漸轉棲于較深海區。
二、沙丁魚養殖
養殖期港內的水質、水溫、水量等必須調節,適合沙丁魚生長,調節港 內水質是港養的主要管理工作。常換水可保持良好的水質,同時換入新鮮水可帶入活的生物餌料和增加水的肥力。
港中磷酸鹽的含量是決定水質肥瘦的主要條件之一。河水含有充足的 磷酸鹽類,在閉閘后,港內的含磷量逐日漸減,當下降到3毫克/升~4毫克/升以下,就要影響到游泳生物的生長,因此要適當放入部分河水。
施肥是增加港中磷、氮等物質使水質肥沃的措施,以發酵后的人畜肥堆積在港內淺水處或盛入籃筐投放溝邊,經數天浮游生物即可大量繁殖,這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整個養殖期,港內水質保持清新、肥沃,pH7.6~8.5 ,比重1.008~1.010,溶氧量5毫克/升~7毫克/升,含氮量4毫克/升~5毫克/升,含磷 量0.4毫克/升~0.8毫克/升,對魚蝦的生長是比較理想的。在4個多月養殖期間,正值雨 季,必須注意防汛,提前做好修堤補埝,檢修堤閘工作。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