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殖技術 > 養蠶技術——次、劣繭的產生及其防止措施
2021
02-03

養蠶技術——次、劣繭的產生及其防止措施

養蠶的過程中,桑蠶生產中對養蠶技術要求很高,由于飼養管理不當,常產生次、劣繭,這對生產不利。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養蠶戶講一講常見的次、劣繭的產生原因及防止方法。

雙宮繭,也叫同宮繭,是兩頭蠶兒共結一個繭。繭形較大且不規則,繭層較厚,不能繅制高檔絲。產原因是上簇過密,過熟上簇,簇中溫度過高。防止方法:上簇要疏密合理,蜈蚣簇每平方米上熟蠶495~540頭;適熟上簇,熟蠶不能聚集一堆放在簇中,并防止太陽光直射蠶簇上。

養蠶技術

死籠繭,蠶兒在結繭中死亡,尸體腐爛而污染繭層叫死籠繭。產生原因主要是蠶患有膿病、軟化病,加上上簇環境不良,尤其是高溫多濕,容易發生死蛹或不脫皮蛹。防止方法:蠶期要注意消毒防病和加強簇中保護。

黃斑繭,好繭如被熟蠶排出的糞尿或死蠶、爛蠶所污染就成為黃斑繭。產生原因是上簇過早或過密。防止方法:上簇后,方格簇傾斜度要適中,兩塊簇結成“人”字形時以40度角為宜,蜈蚣簇上簇時不要過早、過密。

穿頭繭,繭的一頭繭層過薄或穿頭的繭叫穿頭繭。產生原因是上簇時室內光線不勻,一邊強一邊弱,簇中溫、濕度過高。防止方法:簇室內光線要均勻偏暗,門窗進行遮光,避免強光、偏光,并及時通風換氣,但應注意不要讓強風直吹。

蠅蛆繭,是蒼蠅的幼蟲從繭殼內咬成一個火柴頭大的圓孔而爬出,蠅蛆繭不能繅絲。防止方法:提早焗繭殺蛹,在四齡或五齡期,每隔一天噴“滅蠶蠅”于蠶體上。

毛腳繭,蠶營繭后還未化蛹的繭。產生原因是采繭過早,這種繭,繅絲時內層斷頭多。防止方法:適時采繭,春蠶上簇后7~8天,夏秋蠶5~6天為采繭適期;分批采繭,先上簇先采,后上簇后采,采繭應輕裝快售。

養蠶技術

薄皮繭,繭衣少,繭層極薄,不到正常繭的1/3,產生原因是桑葉營養不良或桑葉不足,特別是蠶兒五齡中后期少桑葉,蠶兒饑餓營繭。防止方法:加強桑園管理,改善葉質,合理添食,并根據桑葉采摘量考慮養蠶張數,做到桑蠶平衡。

多層繭、綿繭,多層繭繭層不緊密,分為多層;綿繭繭層不結實,縮皺不明,呈松浮狀,繭綿軟,這種繭不能繅絲。產生原因:桑葉殘留農藥使蠶兒微中毒;簇具類型規格不一,簇室簇具消毒不嚴;簇室溫濕度不適。防止方法:嚴格農藥配比濃度,間隔期安全用葉,更換新簇,繼續使用舊簇應用新潔爾滅石灰漿消毒曬干,簇室用1%的有效氯漂白粉液消毒,調節簇室溫、濕度。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