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的營養價值較高,是頗受歡迎的海產食品,遠銷日本、歐洲。我國沿海資源豐富,經濟效益較高,是開發灘涂、發展貝類生產的理想對象。
一、苗種生產:
選4厘米以上、外殼完整、軟體部豐滿的文蛤作親貝。對親貝進行刺激催產:先陰干5~7小時,接著用海水進行3~5小時流水刺激,再放入0.15~0.25‰氨海水中浸泡,通常浸泡不到30分鐘就會排精排卵。收集精、卵授精孵化,按親蛤不同性別,分別放到容器中,排放停止后,將精、卵分別過濾,除去雜質粘液后授精。受精卵在新鮮水質下孵化,水溫26.5~33℃、比重1.020~1.024、pH8.1~8.26的海水中12小時,即發育到D形幼蟲期,6天后進入變態期,8~9天成稚貝。稚貝培育到0.4厘米以上,便可移到海區放養。也可采集野生苗,采苗季節一般在3~5月份或10~12月份。運輸貝苗最好選氣溫在15℃以下時進行。
二、養殖方法:
移養區要選底質平坦穩定,含沙量60~80%,不受洪水侵襲的中低潮區,在風浪平靜、水流暢通時移養。一般體長1厘米的貝苗,每畝放養10~20公斤,體長1.5厘米的貝苗,每畝放養100~150公斤。移養前要做好平整灘面及清除敵害等工作。
圍網蓄養是把已達商品規格的文蛤,收捕后集中在圍網內蓄養,達到一定數量后起捕。蓄養區宜選在中潮區,要加強管理,防止文蛤大量密集在圍網邊緣,因密度過大而大量死亡。
封灘增殖,在文蛤繁殖期,建立保護區,把高潮區下段和中潮區上段劃為苗區,封灘護養。將中潮下段和低潮區劃為養殖區,采取捕大留小措施。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