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殖野豬過程中如果不注重技術學習,不能及時觀察野豬的精神狀態,飼料量、飲水量、活動情況、大小便的變化,會使出現的一些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因技術、管理的差異,而影響其經濟效益。在此,幫農網就和大家學習一下野豬養殖管理需要掌握的七個要點。
一、注意豬種的來源
一些引種戶因貪圖方便與便宜,或被一些不法場家蒙騙,引進一些含純種野豬血緣僅12.5%左右的特種野豬,其外觀、品質已與家豬相差無幾,其抗病力、耐粗飼、瘦肉率、營養成分等方面都較差,因此,引種要慎重,建議從正規野豬育種場引種。
二、注意不要斷奶過早
許多農戶在養殖野豬時,為使其早配種及讓仔豬提早上市,人為地提前斷乳。但野豬乳腺不發達,泌乳量小,放乳時間短,如過早斷奶容易導致仔豬個體小、體質較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胃腸功能較差,易出現鼻疾病。
三、注意飼料要合理
野豬天生耐粗飼,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綠飼料占70%,食量少,一天僅需喂兩餐。而有些農戶養野豬時喂全部飼料,使野豬長得太肥,導致不發情。雖然采取增加運動量、限飼等方法后可正常發情,但時間一般要推遲幾個月,既耽誤了時間,又浪費飼料,增加成本。
四、注意安全防疫
許多養殖戶不重視使用疫苗或者生搬硬套,操作不規范、不科學。科學的免疫應該是根據當地的疫情而制訂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序。另外,一些野豬養殖戶衛生防疫觀念淡薄,養殖場隨意讓人參觀,且極少采取消毒措施。其實消毒是最簡單最有效最根本的預防疾病發生的措施。建議每五天清洗、消毒一次,并在養殖場門口、生產區門口與豬舍門口設立三重消毒池,人員進出都必須消毒和換工作服。
五、科學配種與繁殖
1.種公豬
種公豬的初配月齡應在10月齡以上,體重達到70千克以上為好,膘情應以八成膘為適。種公豬的使用年限能達7年以上,但必須要科學飼養。
(1)飼料:成年公豬每天投料量2-2.5千克,每天投料2-3次,用1:(1-1.5)料水比例拌料飼喂。飲水要充足供應。夏季更為重要,天氣太熱時應在圈舍內潑水降溫。冬季要加強保溫,有條件的要讓種公豬經常活動,以便增強體質。
(2)配種:每天配種1次為宜 ,最多不能超過2次,中間應該間隔4小時以上,連續配種3-4天后應休息1天。在配種旺季,多飼喂青綠飼料,每天喂1-2個雞蛋最好。
種公豬要單圈飼養,必須防止與其他公豬接觸,以免打斗造成傷害。
2.種母豬
母豬的妊娠期一般為115天,應在母豬產前7天左右轉入產房或搞好產舍準備。
母豬產下小豬后,立即把仔豬口內的黏液清除,把身體上的胎膜擦干凈,放入保溫箱內,對呼吸微弱的仔豬用手提起后腿,輕輕拍打仔豬胸部,直到呼吸正常為止。
仔豬產下后,臍帶有的很長,斷臍時應把臍帶內的血向體內擠壓幾次,然后在距離腹部10厘米左右斷開即可。
母豬產仔后,及時喂給麩皮水,天冷時應喂溫水,第二天開始喂料,喂料時第一天喂給平時飼喂量的1/3,第二天2/3,第三天可以正常飼喂,以后要喂飽為止。必須每天供給充足的飲水。母豬的圈舍一定要干燥衛生,這樣可以減少仔豬黃白痢發生。
六、注意豬舍衛生和環境消毒
野豬的排泄物較多,容易造成細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能保持豬舍衛生,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杜絕疾病的傳染。但目前大部分的養殖場衛生差、污水橫流、臭氣熏天、蚊蠅多,據報道一只蒼蠅即可攜帶600個細菌,極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發,影響養殖效益。
七、注意技術學習和技術培訓
野豬雖然抗病力、生命力都比家豬強,但仍有許多基本知識必需掌握。目前一些養殖戶在引種時沒有經過正規場家的專業培訓,導致在養殖過程中出現上述問題。另外,在養殖時又不注重技術學習,不能及時觀察野豬的精神狀態,飼料量、飲水量、活動情況、大小便的變化,使出現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因技術、管理的差異,而影響其經濟效益。
以上就是有關《野豬養殖管理需要掌握的七個要點》全部資料分享,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