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資訊 > 小語種專業畢業在快手傳播農技 稻田姑娘收獲37萬農民鐵粉
2023
04-11

小語種專業畢業在快手傳播農技 稻田姑娘收獲37萬農民鐵粉

“一塊塊的稻田連四方,一株株的小苗排成行。看誰家的姑娘在插秧……”每當哼起個人單曲《稻田姑娘》,35歲的姚玲旭(快手號:水稻一朵er)就會想起,自己在東農水稻研究所主持第一場農民培訓會的那個下午。會上,五六十個農民喊二十出頭的她為“老師”,盼望她能幫忙解決水稻問題。

多年過后,姚玲旭依然堅守在水稻種植技術科普一線。不過,她傳播農技的場所不再局限于田間地頭,培訓對象也不再只有幾十人。2017年,她選擇入駐快手,通過制作短視頻講解農業知識,每天發起直播為農民答疑解惑。如今擁有37萬農民鐵粉的她,在直播間為數萬人科普農技已經成為常態。

小語種專業畢業的“稻田姑娘”

1987年出生在黑龍江的姚玲旭,爺爺輩屬于早期建設北大荒的一批人,父母在1985年也參與過二道河農場的開墾。從小在農場長大的她,見證過農田的耕作與收獲,感受過農戶的焦慮與喜悅,和農業似乎產生了剪不斷的緣分。

2006年,姚玲旭考入大連民族大學小語種專業。選修第二專業時,醫療和農業相關的學科都是大熱門,她內心深處想學醫,無奈自己的基礎疾病造成手部易抖,轉而選修農業方向的數控機械化專業。

畢業后,姚玲旭進入二道河農場工作。此時正值黑龍江水稻種植的高速發展階段,她的父親承包了6000畝地,沒想到一場稻瘟病造成顆粒無收,把全家多年的積蓄都賠光了。看著父親在稻田里傷心的樣子,她暗下決心,一定要認真鉆研農業知識,不讓父親的遺憾發生在其他農戶身上。

翻閱書籍、上網學習、在自家田里試驗、給周圍農民培訓,姚玲旭慢慢成了名副其實的“田秀才”。2015年,東農水稻研究所招收返鄉大學生,她尋思:“研究所專業性強,了解農民需求,是個學習農技、推廣農技的好去處。”經過面試,她成為了東農水稻研究所的技術推廣員。

和科班出身的人不同,姚玲旭下鄉指導農民科學種田,盡量用方言土話、少講專業術語。“就把他們當成在農場時的叔叔阿姨,用他們喜歡的語言講農技。”由于自身的語言天賦和接地氣的科普方式,她很快成為所里最火的講師,不僅農民點名讓她來培訓,領導也把她晉升為推廣部長。

4000小時農技直播久久為功

人們常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姚玲旭深有體會:“剛剛晉升,單位就要求每年培訓20萬人次農民,通過線下完成任務可太難了!”得知線上培訓也符合考核標準,她立刻想到周圍的農民都愛用快手刷短視頻和直播,“能不能在這找到突破口呢?”

會有人在短視頻直播平臺學農技嗎?姚玲旭心里沒底:“一開始就天天開直播唱歌,想著有人氣再講農業。”唱了一個月,僵局被一次“爭吵”打破——觀眾質問:“你懂水稻嗎?就敢叫‘水稻一朵er’!”這激起了她的勝負欲,得知對方的施肥時間和配比,她對水稻情況就是一通分析,準確度讓直播間里的粉絲嘖嘖稱奇。意外驚喜到來,她上了快手同城熱門,直播間涌入上百個農戶。

第二天直播,這群農戶又來了,請求姚玲旭繼續講水稻。原來,黑龍江農民過去喜歡種植大豆、玉米等農作物,掌握稻作技術的人并不多。她感受到了農戶的渴望,就順水推舟傳播農技,按照大課節奏把育秧、栽培、施藥管理等都講了一遍。一個課程周期下來,姚玲旭發現自己已經完成20萬人次培訓。

這時,工作任務已經不是姚玲旭關注的重點。她真切地感受到,短視頻與直播在農技科普中的影響力和重要性,其輻射的年齡層次、文化層次以及地域范圍,都是傳統線下培訓不能比擬的。經過思考,姚玲旭決定把農技直播堅持下去,近6年時間,她幾乎每天都開播一到兩場,累計時長超過4000個小時。

用“短視頻+直播”助農富農

和更廣范圍的農戶交流后,姚玲旭發現,農民有著旺盛的求知需求,但能讓他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農技人才并不多,“我的優勢不是技術有多厲害,而是能站在農民的角度思考問題。”

她認為,種地發家致富的人都有獨特之處,很多東西不可復制;但種地不成功的人,犯的錯誤往往有共性。所以,別人講怎樣做才能高產時,她在短視頻中會講做什么就不會高產,“農民朋友一看就警覺起來了,不會再做類似不規范的操作。”縱觀她的402條視頻,基本上都是按照農事節點做出重要提示。

農業問題講究時效性,不及時處理就會帶來重大損失。因此,姚玲旭的直播流程會根據農忙和農閑適時調整,農忙時以問題診斷為主,根據農田狀況迅速提供建議和解決方案;農閑時連麥農戶復盤,總結經驗為下一季種植做準備。“這兩年水稻價格不好,我的粉絲還在掙錢,就是因為他們把產量搞上來了。”

在快手,姚玲旭收獲了36萬粉絲,更收獲了無盡的信任和感動。鐵粉遇到問題,總是第一時間通過電話、私信和快手粉絲團聯系她,“手機24小時不關機,最多一天打來八九百個電話。”有一次,粉絲的苗床遭遇病害,她接完電話就驅車400公里趕過去,救下了價值30萬的秧苗。類似的情況多了,每次水稻豐收之后,她就成了粉絲最感激的人,錦旗和土特產快遞一天收到十幾個。

解決水稻種植問題只是第一步,姚玲旭還有更大的夢想——引導更多農民成為“三農”創作者,在農閑時間嘗試用短視頻與直播展示鄉村美好生活,“讓每個農民每年因我多賺1萬塊錢”。為此,她還考取了全媒體運營師。

帶貨農資產品解決農戶痛點

當下農民有兩大痛點,一個是缺乏農業技術科普,另外一個是買不到高性價比的農資,因為農資產業鏈非常長,從廠家到省、市、縣、鄉鎮代理,再到農資店,農戶常常花冤枉錢也難買到好產品。

在向農戶傳播農技時,姚玲旭把握用戶痛點,促成研究所寒地水稻專利轉商,并借助短視頻直播縮短了農資交易鏈路。2021年,快手正式開通農資類目,她果斷入局直播帶貨。其中,第一場大型直播GMV高達186萬,第二場大型直播GMV超過236萬。近日,在“幸福鄉村春耕季”的村播計劃之春耕農資專場,她也成績斐然。

去年,她還參加了黑龍江省首屆電商直播大賽,成功獲得專業組第一名,并受到省領導接見。這讓姚玲旭感到壓力和責任,“要更嚴格地篩選農資產品,提供更多優質服務。”作為快手三農服務商和快手本地生活服務商,最近她又籌劃了一件大事——要將合作門店全部變成快手服務站,讓主播帶貨農資產品、農副產品實現次日達。

在快手,像姚玲旭一樣的農技人,仍在生生不息地成長。據2022年《快手農技人報告》顯示,快手農技創作者數量超過17萬,農技直播日均3.5萬場,中小農戶可以根據所需,找到各類實用的農業技術。

未來,快手三農將把更多目光投向農技人,給到更多農技創作者“高光舞臺”,與之攜手共同助力鄉村振興。“傳統農技人用30年才能獲得的認可,我只用五六年就做到了,遇到快手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搭上短視頻直播快車的姚玲旭,正如自己歌里唱的那樣——辛辛苦苦不負那眾望,人人夸她是個好姑娘。

  •   
  •    無標簽!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