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殖技術 > 蝸牛與蚯蚓混養需要掌握哪些管理方法
2022
11-05

蝸牛與蚯蚓混養需要掌握哪些管理方法


蝸牛與蚯蚓混養需要掌握哪些管理方法?采用立體框架多層次平面布網方式進行蝸牛、蚯蚓混養,可以達到低耗能、小空間、管理簡便、快速高產的目的。下面,幫農網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蝸牛與蚯蚓混養需要掌握的一些管理方法。
蝸牛與蚯蚓混養需要掌握哪些管理方法


一、品種選擇

蝸牛一般可選用白玉蝸牛,但最好是用較耐寒的法國光亮大蝸牛,以便于與蚯蚓四季同步生長繁殖。蚯蚓應選擇生長發育快、繁殖能力強、適應性廣、壽命長、易馴化管理的種類,目前最理想的品種是北星二號、大平二號。

二、養殖方法

可以利用閑置房屋或塑料大棚養殖。蝸牛采用多層次立體框架,進行多層次平面布網養殖,蚯蚓采用箱式養殖。立體多層次框架長3米、寬1.2米、高3米,從上至下設置11層床架,每層相距20厘米,最下層距地面60厘米。每層用尼龍網牽繃固定成托網式網床。最上層1~2層網床的網孔為1目以上,使產卵種螺不能穿過網孔,而中、幼螺則可以從網孔落下。第3~4層網床的網孔為2目,第5~6層網床的網孔為3目,第7~8層網床的網孔為4目,第9~10層網床網孔為6目,最下面一層網床孔為8目。在最上面一層網床一側做成寬30厘米、高25厘米的產孵床,產孵床中放入厚約20厘米的孵化基質。基質用木屑、稻草(切成2厘米長)和菜園土按1:1:1混合發酵而成。在每層床架周圍抹上石灰漿,防止蝸牛爬離網床。

立體框架底層用木板圍成高30厘米的箱體,在箱底裝入10厘米厚的菜園土,然后加入腐熟的牛糞或豬糞稻草發酵料,并摻入20%發酵好的木屑,作為蚯蚓的餌料。餌料含水量保持在60%以上。

蝸牛與蚯蚓混養需要掌握哪些管理方法

三、投種養殖

氣溫在15%以上,即可投種養殖。架層最上面一層為種螺層,可按每平方米200只的密度投入遠緣父母系種螺。蚯蚓可按每平方米2.5千克(約5000條)投入種蚓。

蝸牛的食性很廣,各種蔬菜、水生植物、農作物莖葉甚至闊葉樹的樹葉均可用于飼喂。而蚯蚓的食性更雜,幾乎所有的植物殘體、腐蝕質、腐爛動物、生活垃圾都是它的食物。投喂時將青料洗凈直接投于1~2層網床即可。這樣,種螺吃剩下的小碎片會落入下面各層網床成為中、幼螺的餌料,而各層網床的蝸牛產生的糞便及食物殘渣則落到蚓床,成為蚯蚓的食物。據測算:5千克大蝸牛(約100只)每天排出的糞便約0.3千克,加上蝸牛的食物殘渣,可供0.5千克以上的蚯蚓食用。待種螺自繁幼螺向下跌落而分布在各層網床時,蝸牛的糞便及食物殘渣便基本夠蚓床的蚯蚓食用了。這樣,不僅減輕了投餌和清理糞便的繁瑣工作,而且大大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

四、管理要點

在環境生態方面進行合理調控,蝸牛和蚯蚓幾乎無病害威脅。

1、溫度

溫度要保持在20%以上,如果氣溫達30%時,要注意采取降溫措施。若氣溫低于15℃時要進行加溫。

2、光照

蝸牛和蚯蚓都是喜陰動物,有晝伏夜出的習性。養殖時要注意光照量,以暗室中每10平方米配3瓦燈泡的光照度為宜。

蝸牛與蚯蚓混養需要掌握哪些管理方法

3、濕度

蝸牛和蚯蚓都喜歡潮濕的環境。室內空氣濕度要保持在60%~70%。蝸牛孵化基質的濕度要保持在30%~40%,而蚯蚓餌料的濕度要保持在60%~66%。蝸牛餌料要浸濕后投喂。

4、空氣

蝸牛和蚯蚓進行高密度養殖,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因此,要注意經常通風換氣,保持有充足的氧氣。同時,蚯蚓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將糞便排在餌料表面,因此要經常清理蚓糞,以利透氣。

5、分級采收

蝸牛的分級:蝸牛有大吃小的習性,所以月齡不同的大、中、小蝸牛不能混養。采取不同網孔的網床進行養殖,讓蝸牛自動篩選分級,即不同大小的蝸牛會在受驚的情況下(如強光、振動)縮頭而翻落下層。當每一級的蝸牛長到上一級的月齡時,則需要人工選擇。同時,上面的成螺可全部采收。

6、蚯蚓采收

當床內蚯蚓大部分體重已達400~500毫克,這時,每平方米密度已達1.5~2萬條,即可收取大部分成蚓。

蝸牛與蚯蚓混養需要掌握哪些管理方法

以上就是有關蝸牛與蚯蚓混養需要掌握的一些管理方法的全部資料介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