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和防治水稻常見細菌性病害?南方稻區常見水稻細菌性病害主要有:白葉枯病,細菌性條班病、細菌性基腐病、細菌性褐條病等。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水稻種植戶講一講水稻種植與防病——水稻常見細菌性病害的識別和防治。
一、白葉枯病
白葉枯病主要有凋萎型和葉枯型二類。
(一)凋萎型
主要發生在分蘗期。病菌是從稻莖、根部侵入輸導組織,不易外溢,在菌量猛增的情況下將導管堵塞,稻株上部因失去水份而呈凋萎癥狀。其癥狀是:1、從單株病癥來看:①枯心型——心葉先凋萎,然后外圍葉片逐漸凋萎;②外葉型——由最下部葉片開始凋萎,然后向心葉發展,導致全株枯死;③中葉型——由心葉下第一、二片葉先凋萎,然后心葉和下部葉片凋萎。2、從凋萎葉片來看:①蔥狀凋萎——葉片卷縮成圓筒型;②單邊卷縮凋萎——先從一邊葉綠部開始卷縮,然后擴展到全葉凋枯。3、從病斑來看:病斑灰綠,病部與健部無明顯界限,有菌膿而卷成筒形的為凋萎型。
(二)葉枯型
病菌從葉部侵入。病斑多從葉尖和葉緣開始,有時也可沿中脈向下發展,形成邊緣不規則的長條狀枯死斑。病斑顏色因品種不同而有差異:釉稻上病斑常作黃色,邊緣不清晰;粳稻上病斑灰白色,邊緣黃褐色或褐色。病斑有時呈不規則的波紋狀,病部與健部界限明顯。天氣潮濕時,病部常有密黃色魚子狀的小膠珠。菌源充足,品種抗性差,偏施氮肥的田白葉枯病容易發生;多雨,特別是苗期被水淹苗的情況下易流行。
二、細菌性條斑病
該病是國內檢疫對象之一。發生期為6-9月,易感病期在3.5葉期和孕穗期。主要癥狀:新發病時,葉片上不易發現條斑,把禾葉對著光一照,就可以看到白色條狀虛線。以后葉片上出現如同縫紉機線路一樣的不連續黃色條斑,其上有許多明顯的黃色小膠粒——菌膿。病田遠看時火紅一片。遠距離傳播借助于帶菌稻種;近距離傳播借助于風、雨和相互接觸的葉片。
三、細菌性莖腐病
1、選用抗病良種,實行健身栽培,增強水稻抗病能力。
2、種子清毒:催芽前可用85%強氯精500倍液浸種24小時,濾去藥液后再用清水浸12小時。不僅可以防止發病,而且在病區可推遲發病期10-15天,還能提高發芽率和增強發芽勢。
3、改善水利設施條件,防止洪水淹沒,同時做好科學管水,避免串灌漫灌。做到勤灌淺灌,濕潤灌溉。
4、藥劑防治:在初發病期即噴藥防治。①每畝用20%葉青雙100克,加水50-60公斤均勻噴霧,要求打濕、打透。重病田要連續打藥2次,每隔7-10天打1次。②90%克菌壯原粉每畝50-75克,加水50-60公斤噴霧。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