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魚混養有成功案例嗎?據有關資料介紹,廣東省某地區村民吳錦祥,利用一口6畝池塘養殖羅氏沼蝦,3月29日放養蝦苗9萬尾,4月15日再放鳙魚種苗200尾,以蝦為主,蝦魚混養。從8月10日開始分批收獲上市,捕大留小。9月30日清塘,共收獲成蝦產量1203公斤,平均畝產200.5公斤;鳙魚產量195公斤,平均畝產32.5公斤,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吳錦祥養蝦的池塘為日字形,面積適中,水深1.3米,水源好,通過機械抽水可以進行對角排灌。他養蝦獲得高產除池塘條件較好外,主要是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下面,幫農網小編就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他的養殖經驗。
一、徹底清塘
3月水溫低,清塘在放苗前10天進行。控制水深0.5米,每畝用敵百蟲0.7公斤,茶枯10公斤,生石灰30公斤同時灑人塘內,使塘中雜魚、土蝦完全被毒殺死亡,抑制致病細菌繁殖,提高塘水肥力。
二、施肥種草
為使塘中有大量生物餌料供給蝦苗攝食,清塘后兩天施尿素5公斤,磷肥2公斤,沿塘堆放稻草2500公斤,與此同時,在塘邊環塘每距5米種植茜草一棵。在養殖中后期,茜草能起防止塘水過肥和高溫期水溫過高的作用。
蝦苗放養一個月內,上、中、下旬投喂鴨蛋小顆粒,下雜魚魚漿和花生餅粉。一個月后,投喂顆粒飼料。當蝦生長至6厘米長時,逐漸采用當地資源豐富的福壽螺肉為主要飼料。福壽螺肉蛋白質含量高達29.3%,用于羅氏沼蝦作飼料,既利于蝦的生長,降低飼料成本,又能有效地控制福壽螺的自然增長,減少對農作物危害,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六、積極防腐
蝦苗放養后,每半個月畝塘投放生石灰8至10公斤,凈化水質,抑制有害細菌的滋生。在高溫季節,日換水量應增至塘水的十五分之一至八分之一,出現水質不良現象時,用硫酸銅在蝦塘下風漂浮局部塘面,避免因水溫過高及水質惡化引起的見肉白濁病、痙攣病和黑鰓病發生。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