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孵化地鱉蟲?人工養殖地鱉蟲,卵塊的孵化直接影響著地鱉蟲生產的規模與產量,所以在產卵盛期的6~9月份,應每半個月篩出一次蟲卵進行自然孵化或人工加溫孵化。自然孵化就是將篩出的卵塊置于飼養池的土中,在常溫下讓其自然孵化出幼蟲來。這種方法孵化時間較長,出蟲的時間亦有先有后,且一個主要的缺點是出蟲率低,與快速生產很不相適應,所以現在很多地鱉蟲飼養專業戶大都采用了蟲卵的人工加溫孵化法。據試驗:100枚卵塊(約含卵子1200粒),在自然條件下孵化出蟲820只,孵化率為69.1%;而人工加溫孵化,85枚蟲卵(含1020粒卵子)可出蟲948只,孵化率為93%。下面,幫農網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地鱉蟲蟲卵的人工加溫孵化方法。
一、地鱉蟲卵孵化條件
1.溫度控制
溫度是孵化期間保證胚胎正常發育的重要條件。溫度過高,會引起胚胎死亡;溫度過低,胚胎發育滯緩。胚胎發育的溫度范圍為24~38℃,最適溫度為28~32C,30C恒溫更為理想。0C以下或超過40℃,會引起胚胎死亡。一般自然條件下,室內溫度保持在20~25C為宜,不得低于15℃,或超過40℃,解化積溫是1200~1500℃。
2.濕度要求
濕度對胚胎的發育影響亦很大。濕度過大,會阻礙卵塊中水份的蒸發,嚴重破壞新陳代謝,即使出蟲也很難養活;濕度過小,卵塊的水份蒸發量大,發育加快,以后會缺水而導致胚胎死亡,在孵化的前期,即卵核分裂期,需要較多的水份,相對濕度保持在70%為宜,中期保持在60~65%,而孵化后期,幼蟲出殼需要較多的水份,所以其相對濕度又要升至65~70%。www.dy1099.com溫度的高低與濕度的大小成正比,溫度高濕度就得大;溫度低,濕度就得小。
二、人工加溫孵化地鱉蟲卵方法
1.水孵化
用一只內放稻草之類保溫物的木桶作孵化箱,桶內放一灌有熱水的熱水袋(或車內胎、玻璃瓶均可),袋上放塊簿簿的小木板,板上放臉盆,盆內裝2寸厚的孵化土(普通飼養土)和卵塊,并放置一只溫度計。通過換水來調節溫度,可保持在30℃,直到出蟲。
值得提到的是,卵塊在孵化過程中,為使卵受熱均勻,必須進行翻卵(可用手將孵化土攪動),水孵法可在換水時進行。
2.燈孵法
用一只稍大于鋁鍋的木桶做孵化箱,鋁鍋放在木桶中,桶鍋間的空隙以保溫物填充。鍋內裝入熱水,將裝有孵化土和卵塊的盆(缽)座入鍋中,鍋中水和盆中土保持同一高度,蓋上鍋蓋和桶蓋,鍋蓋除柄留孔,桶蓋中間打洞,用塑料皮卷一圓筒或用竹筒,從二蓋小洞中插入土中,簡內插放一只溫度計,木桶底板中央打洞,插入圓鐵筒,用一盞有玻璃罩的煤油燈作熱源,根據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數,隨時用擰燈芯的辦法來調整溫度。其溫度標準和翻卵次數與水孵法相同。
3.電孵法
可以代用的電孵器很多,為節省起見,可自制一種簡單的孵化箱:用木板做一只長1.5市尺、寬1.5市尺、高2尺的箱子,內壁鋪貼2寸厚的棉花,用布襯好,蓋下亦要襯托棉花,厚3寸。箱中間放一圓簡,口徑大小以放入2只25瓦的燈泡為度。用塑料袋或大口瓶裝孵化土和卵塊、放入箱內。蓋子中央打個小洞以便通氣和測量溫度。開始孵化時,開啟電路,讓兩燈同時升溫,當上長到28℃時,關掉一只燈泡,用28℃左右的恒溫孵化出蟲。
以上就是有關地鱉蟲卵人工加溫孵化方法的全部資料分享,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