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市場近期“漲”聲一片, “水果自由”引發的“焦慮”正在蔓延。 消費者對于水果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價位,一旦價格過高,超出他們能接受的范圍,那么銷量將直線下滑。這種焦慮也漸漸感染給了那些做水果生意的老板們,這群在水果供應鏈上生存的零售商、批發商,今年似乎都在經歷著不為人知的水果困局。
位于杭州余杭區的杭州勾莊農副產品中心,是杭州最大的水果批發集聚地。老板三哥在這里做生意已經十余年,他告訴記者,“不要說買家覺得現在水果貴,我們這些賣水果的都覺得貴! 這個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做。批發生意可能要被淘汰了。”
一場由蘋果引發的水果焦慮
三哥經營的水果行大多是賣進口水果,他坦言今年的水果是比往年貴了些,但是在記者問及什么水果漲最多的時候,三哥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蘋果、梨等那些最普通的國產水果啦!往年普通蘋果的進貨價一般也就5-6元/斤,今年直奔2位數而去。這樣價格的水果生意太難做,利潤提不上去,不好賣呀!要保證利潤,貨就跑不出量,難啊!”
以往國產水果品種多、產量大、價格也相對親民,就算漲,幅度也不大,還經常面臨滯銷問題。 但是今年的價格上漲就讓消費者感受特別強烈。 據記者調查發現,今年的水果漲價原因也并不復雜:一是存儲類水果庫存低;另一方面是因為南方時令水果因天氣影響而減產;另外,三哥說,“人力成本漲得太多了,原來請小工也就一天50-70元,現在都要150-300元,這筆開支比原來要高出太多,在產地收貨的人壓力太大。”
國產水果大漲,進口水果也跟風吧?三哥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告訴記者,“雖然進口水果剛上市的時候價格都有些高,但是等到大批量上的時候價格就穩定了,像產地是東南亞的水果漲幅都不多。像車厘子這樣的水果,產地品種很多,現在這個季節市面上就已經有美國車厘子,每斤價格在100元左右,但之前剛上市的時候要賣到140元/斤,隨著天氣變化各個產地的車厘子都會上市,價格也就在80-90元/斤,差距不大。”
水果電商要淘汰“他們”
一般而言,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水果,需經由農民—小商販—產地批發市場—小商販—銷地批發市場/超市/菜市場后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上,期間需要6-8個環節,由于倉儲、物流以及高強度的勞動力和資本投入,每個環節的成本增加都可能在30%以上。就像三哥說的今年水果漲也是因為一層層漲上來導致的。
減少流通環節也是降低水果價格的一種嘗試。目前,最常見的就是微商,三哥說現在市場上很多微商、社區團購,通過網絡進行銷售的,這減少了不少損耗,所以他們賣的水果會比水果店、超市來得便宜。 現在不少電商平臺正在建立農戶與消費者直接“對話”的渠道,讓水果從田間地頭直達消費者手中。這讓水果店、超市這樣的實體店受到不少沖擊,也間接影響到了批發商。“微商對我們來說暫時沒啥壓力,但是現在網絡太方便了,我們也隨時可能被淘汰!”三哥無奈地說,“批發商少了,我們也堅持不下去了。”
打造品牌化水果或將“殺”出一條路
山東蘋果,新疆香梨……原來市面上的水果多以產地命名,而心細的消費者應該發現,今年同種產地的水果品種似乎更多了。三哥笑著告訴記者,現在的消費者都愛吃甜水果,產地對種植的品種也更講究了。像從去年開始市面上比較多見的青提“晴王”,原本產地在日本,空運到國內批發價大約在200多元一斤,這樣的價格似乎在國內的銷路并不理想。目前這個品種已經被引進到云南等地種植,而這批在云南種植的“晴王”大約批發價在70-80元/斤。差不多的口感,差一半以上的價格,這樣的“晴王”似乎更能被消費者接受。在市場上也獲得了一定銷路。但三哥也提醒,購買高端品種前還是要問清楚產地,不要做了“冤大頭”。
種植高端品種為產地的農戶打開了新道路,同時也讓收貨的老板們有了新思路,打造品牌印記在新上市的品種上格外有用。褚橙的成功來證明這個案例更合適不過了。但三哥對打造品牌水果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成本太大,能這樣做的人不多,虧不起。”
不過,已有許多農業從業者走上了打造水果品牌化的道路,這個過程很艱難。但應該是水果產業關鍵出路之一。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