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袋栽如何進行?銀耳塑料袋栽培具有不用段木、易掌握等優(yōu)點,適合一般農(nóng)家推廣。其生產(chǎn)程序是:配料-裝袋-滅菌-接種-培養(yǎng)-采收。
配料:干木屑(闊葉樹)50公斤、麩皮(或米糠)15公斤、黃豆粉1公斤、石膏粉1公斤、蔗糖750克、硫酸鎂250克、水60~70公斤。先將木屑麩皮(或米糠)、黃豆粉、石膏粉混合拌勻,再倒入蔗糖、硫酸鎂水溶液中攪拌均勻,要求培養(yǎng)料含水60%左右,即手握成團有水滲出但不下滴。
裝袋:將培養(yǎng)料裝入長40~50厘米、直徑8~10厘米的兩端開口的塑料袋中,裝滿后用木棒將料壓實,袋子兩端用線扎緊并用燭火溶化扎口處,使袋口密封。裝完袋,用木板將袋壓扁,再用直徑2厘米的木棒在一面扎孔,孔距10厘米,孔深1.5厘米,每袋共扎4孔。然后用醫(yī)用膠布封孔,以便滅菌。
滅菌:將料袋放入蒸籠中(不要排得過緊),大火猛蒸滅菌8小時,然后取出冷卻。發(fā)現(xiàn)破袋及時修補,以免雜菌污染。同時接種箱(或接種室)和接種工具也須嚴密消毒。
接種:待料溫降至30°C以下后進行接種。先用接種刀把菌種的銀耳原基挖掉,將耳基周圍3厘米的范圍挖松后輕輕攪拌均勻,然后揭開袋孔膠布,取一小勺菌種放入孔內(nèi),輕輕壓實后將膠布重新封好。
培養(yǎng):將菌袋搬進培養(yǎng)室,上架分層培養(yǎng)。保持室溫25~28℃,空氣相對濕度70%以下,促使菌絲迅速生長。培養(yǎng)10天后,當菌絲布滿袋子表層時,揭開封口膠布少許,敞開培養(yǎng)一周,以增加氧氣,使菌絲生長粗壯。當培養(yǎng)料表面出現(xiàn)黃色水珠時,要加強通風換氣和散射光照射,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80%左右(通過勤噴水增濕,但要防止水滲入接種孔內(nèi))。當出現(xiàn)幼耳時,立即揭去接種孔膠布,并用剪刀剪去接種孔四周1圈,以擴大孔徑,增加供氧,促進子實體發(fā)育。出耳期間,保持室溫23-25°C、空氣相對濕度80~85%和每天10小時的散射光。如果溫度超過26°C,應通過噴水和通風降溫。出耳期間防止雜菌污染(感染雜菌會造成子實體霉爛),關鍵是把好各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的消毒關。
采收:當耳片全部展開、呈現(xiàn)白色時,說明子實體已成熟,即可采收。采收方法:用利刀從耳基底部割下整朵銀耳,留下米黃色的耳基,以便再生。每袋可連續(xù)采收3~5次。采收時,挖除黑蒂頭,用清水洗去雜質(zhì),然后攤在簾、篩上曬干或烘干。
如果用瓶子代替塑料袋,栽培方法大致相同。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