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絲黑穗病俗稱“烏米”,主要侵害果穗和雄穗,雄穗發病,部分或整個花器變形,基部膨大,內包黑粉。雌穗發病,果穗短粗,除苞葉外,其余全部被病菌所破壞,外觀象健穗,但內部全為黑粉(病菌厚垣抱子)和很多散亂的黑色絲狀物(寄主的維管束殘余物),病株大多矮化。
玉米絲黑穗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種子表面或糞肥里越冬,第二年當玉米種子發芽時,病菌孢子也萌發并侵入玉米幼芽(玉米四葉期前都能侵入),以后隨玉米生長點向上發展,最后侵入果穗,形成黑穗。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抗病和比較抗病的品種。
2.實行三年輪作;糞肥要充分腐熟后使用,在黑粉未擴散前割除病株,帶出田間深埋。
3.用50%多菌靈或40%拌種雙可濕性粉,按種子重的0.5%拌種。或用25%粉銹寧濕性劑按種子重的0.24%悶種。即每100斤種子,用藥0.24斤,加水6斤,濕拌悶種4小時。亦可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4%悶種。即每100斤種子,用藥0.4斤,加玉米糊(水100斤,加玉米面0.8斤)4斤,濕拌,晾干后播種。
粉銹寧防治玉米絲黑穗病效果比多菌靈和拌種雙好,一般效果可達60-70%,是目前較好的農藥。但要注意掌握播種深度,一般不要超過5厘米,也不要播的過早,否則會推遲出苗2-3天,甚至降低出苗率,尤其是早春低溫、土壤濕度大時更應注意。粉銹寧也不要與辛硫磷混用,以免降低出苗率。如必須用辛硫磷悶種防治地下害蟲時,應先用辛硫磷悶種,待種子陰干后,再拌粉銹寧較為安全。
以上內容由幫農網收集整理,僅作為《含氯化肥的使用及注意事項》的參考資料;如果您有更好的農村實用技術,歡迎給幫農網的種植技術、養殖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等欄目投稿。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