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豬品種
品種是提高養豬經濟效益的首要條件,品種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豬的生產性能、飼料消耗量、飼養周期和料肉比等。眾多試驗表明,飼養優良的雜種豬,可使母豬每窩斷乳仔豬增加1~2頭,增重提高10%~30%,飼料利用率提高10%~15%以上。
二、飼料搭配
飼料是養殖生豬的基礎,是養豬成敗的關鍵因素。通常飼料費用占養豬成本的70%~80%,所以怎樣合理地選擇,利用,開發飼料,提高飼料報酬率,降低耗料率,對提高養豬經濟效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三、豬病防治
養豬業者總是把注意力盯在豬價上,認為豬價是豬場能否盈利的決定因素,其實不對。如果具體到一個存欄500頭母豬、月均出欄800頭商品豬的豬場,冬季的一個流行性腹瀉,造成的直接損失就是40萬元;而豬肉價格如果每千克降1元月均損失8萬元,僅相當于流行性腹瀉造成損失的五分之一。
四、豬場管理
飼養管理好的豬場,可以節約飼料,避免飼料浪費,使投入的飼料大限度轉化為豬的增重;飼養管理好的豬場,豬病發生的少,既可以節省疫苗購置費用,又可以節約預防用藥費用和治療用藥費用等。
以上內容由幫農網收集整理,僅作為《提高養豬經濟效益必須注意的四個問題》的參考資料;如果您有更好的農村實用技術,歡迎給幫農網的種植技術、養殖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等欄目投稿。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