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首先要搞好牛舍建設,因地制宜建造冬暖夏涼的牛舍,冬季要做好 保溫,使舍內持在5℃以上。每天定時清除糞便,中午通風換氣,刷拭牛體,定時牽到舍外曬太陽,增強體質,有利于增膘。在此可以使用自動刮糞板系統,可以實現清糞時間控制、清糞周期控制、刮板行程控制、溫度控制、手動控制等。
其次務必選養良種牛。選擇優良品種的牛進行養殖是獲得好效益的關鍵,因為良種牛不僅肉質好、生長快、飼料報酬高、賣相好,發病率也低。要改變多年一貫制搞級進雜交的做法,積極引進利木贊、西門達爾等品種進行三元雜交,不斷提高改良效果和經濟效益。千萬不要以為本地牛已經很優良,而不注重進行品種改良,要不斷改良所養品種,牛價貴時要搞品種改良,牛價賤時更應搞品種改良,有條件的要盡量推廣冷凍精液配種新技術。尤其應注意,不能用雜種公牛配種,因為雜種公牛雖然體高力大,但遺傳性不穩定,極易造成近親繁殖,后代退化,經濟效益低下。
其三科學飼喂。養牛應盡量讓牛吃好吃飽青綠草料,同時補飼其它必需的營養飼料。提高養牛效益,要從犢牛培育抓起,特別是要搞好第一、二個冬春舍飼期補飼使其在18~24個月齡體重達300公斤左右出欄,也可經短期強度育肥后 體重達500公斤以上出欄。稻草和麥秸通過氨化后粗蛋白含量可提高,不僅能降低飼養成本,也能提高養牛經濟效益,因此,要大力推廣普及秸桿青貯、半干貯和氨化等秸稈處理新技術,推廣秸稈養牛。
第四,要搞好驅蟲和防病。牛在放牧時由于采食牧草和接觸地面,體內外常感染多種寄生蟲,如牛消化道內極易出現捻轉血矛線蟲、仰口線蟲和食道口線蟲等;牛體外極易感染螨、蜱、虱、蠅、蛆等體外寄生蟲。這些寄生蟲吸收營養、釋放毒素,使牛生長發育受阻,可使日增重下降35%,飼料轉化率下降30%;牛皮蠅蛆使皮價降低一倍多,寄生蟲嚴重時會造成死亡。可見,驅蟲是養牛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農戶養牛可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兩次驅蟲,育肥牛在育肥開始時要進行驅蟲。
目前,驅蟲藥物種類很多,左旋咪唑、敵百蟲等均可應用,但抗蟲譜狹窄,效果不盡人意。阿福丁(蟲克星)為驅蟲首選藥。該藥是近年來研制生產的一種廣譜、高效、低毒、新型抗寄生蟲 獸藥,可同時驅除畜禽體內線蟲和體外螨、蜱、虱、蠅蛆等寄生蟲。劑型有針劑、片劑、膠囊和粉劑四種。其中粉劑價格適中,使用方便。用法用量:灌服或拌勻于飼料中飼喂。每10公斤體重用1克;驅蟲最好安排在下午或 晚上進行,使其在第二天白天排出蟲體,便于收集處理。投藥前最好停食6~12小時,只好給飲水,以提高藥效。將牛體內外的各種寄生蟲驅盡后,科學飼養、增膘效果顯著。
預防牛體疾病也是養牛取得較高效益的關鍵之一,防病沒搞好,種學飼養將前功盡棄。預防牛病,除了搞好牛舍、牛體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保證牛飼料及飲水衛生安全、驅蟲等工作外,可以使用牛體刷進行清潔工作。如果沒有足夠的獸醫技術,還要與當地獸醫保持經常聯系,搞好疫病的預防和疾病的治療。
以上內容由幫農網收集整理,僅作為《養牛需要掌握的養殖技術有哪些》的參考資料;如果您有更好的農村實用技術,歡迎給幫農網的種植技術、養殖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等欄目投稿。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