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免耕種植技術包括秸稈處理、免耕播種、化學除草、機械深松、肥料運籌、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環節,是與現代農業技術、簡化栽培技術及生態需要相適應的先進農作體系,國外發達國家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已大面積生產應用。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玉米免耕種植機械化技術研究,隨著種子質量、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耕作栽培技術等逐步提高,我國玉米免耕種植技術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
玉米免耕種植技術要點
二、增產增效情況
玉米免耕種植技術的核心是在未耕土地上一次性完成開溝、播種、施肥、覆土和鎮壓等多道作業工序,目前免耕直播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近年已在北方春玉米區及黃淮海夏玉米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在全國各玉米主產省份均廣泛開展了試驗示范,技術應用效果良好,技術先進可行。由于該技術具有簡化、節本、環境友好等多項優點,深受農戶歡迎。
三、技術要點
(一)播種技術
1.春玉米免耕播種。
(1)品種與播期。北方春玉米免耕播種時有秸稈覆蓋且多為平作不起壟,地溫提升較慢,較傳統耕作模式推遲3~4天。品種應選用生育期略短、抗病抗蟲性強、穩產性好的品種,低洼地濕度大、鹽堿地不宜免耕播種或適當推遲播期。
(2)播種質量。采用免耕播種機播種,播種深度3~4厘米為宜。參考品種密度要求、種子千粒重和發芽率確定播種量,播行內、播行間播種量誤差不超過5%。
(3)肥料運籌。秸稈還田情況下,增加底施氮肥用量利于秸稈的腐熟;前茬秸稈少的情況下,要提高追肥的用量。底肥與播種同機分層深施或側施,結合旋耕或造墑撒施。追肥結合中耕深松采用條施或穴施。
2.夏玉米免耕播種
(1)前茬處理。麥秸和麥茬對夏玉米播種質量及幼苗的生長均會產生一定影響。小麥收割時留茬高度控制在20厘米以下,選用裝有秸稈切碎和拋撒裝置的小麥聯合收割機作業,將粉碎后的麥秸均勻地拋撒在地表并形成覆蓋。
(2)品種選擇。夏玉米免耕種植能夠減少農時消耗,品種選擇標準與當地常規生產相同,適宜選擇產量潛力高、抗逆力強,通過國家或當地審定推廣的耐密型品種,所選種子應達到國家大田用種子質量標準以上,種子要經過精選和包衣劑處理。
(3)精細播種。由于小麥收獲后土壤干、硬,麥秸和麥茬也給播種作業帶來一定難度,提高播種質量成為夏玉米免耕直播技術的關鍵。播種時要做到“深淺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鎮壓一致”,防止漏播或重播。種肥同播的要注意種肥隔離,肥料施入土壤的位置距離種子行要大于4厘米。
(4)水肥管理。為搶時早播,免耕夏玉米先播種再澆“蒙頭水”(指作物播種后、出苗前澆的水),以保證玉米種子能夠正常萌發和出苗;施肥指導原則為“重施氮鉀肥、酌施磷肥、補施鋅錳微肥”。一般采用種肥、穗肥二次施肥策略。
(二)播后管理
1.化學除草。受秸稈覆蓋以及遺留雜草的影響,免耕播種玉米田的宜采用播后苗前除草和苗后除草相結合的“封殺”除草策略。根據田間雜草發生情況,合理配方,藥劑攪拌均勻,適時適量均勻噴灑,漏噴、重噴率≤5%。選擇合理的噴灑方式和機具,注意操作安全。
2.病蟲害防治。免耕地塊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和程度與常規生產方式存在一定差別,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
3.深松、施肥。春玉米區在土壤水分適宜的生長季節進行中耕深松,以打破犁底層為原則,一般深耕為20~25厘米。深松不翻動土壤,不破壞地表覆蓋,一般在苗期進行。夏玉米區可結合機械追肥進行中耕。
4.秸稈還田。玉米秸稈可采用聯合收獲機自帶粉碎裝置粉碎,或收獲后采用秸稈粉碎還田機粉碎還田。也可以利用飼草撿拾打捆機將秸稈打捆做飼料。玉米秸稈粉碎還田,秸稈切碎長度≤100毫米,切碎長度合格率≥85%,拋撒均勻。
四、適宜區域
春玉米區和夏玉米區均可參照執行。
五、注意事項
1.免耕生產技術對播種機具和播種質量的要求高,應盡量選擇適合本地區生產模式的免耕播種機具。
2.種、肥同播的注意種肥隔離。
3.注意掌握好除草劑施用時機、用藥濃度,防止藥害發生;加強免耕條件下病蟲害監測與預報工作。
4.春玉米免耕栽培3~4年后,根據需要可適當進行一次深翻;夏玉米免耕種植與冬小麥季的深耕或深松相結合統籌考慮。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