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資訊 > 如何推進“土特產”高質量發展,看江西渝水區是如何做的
2023
11-20

如何推進“土特產”高質量發展,看江西渝水區是如何做的

近日,在第十五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中江西省渝水區工數投集團董事長郭志凱在論壇中應邀就“實現土特產高質量發展的幾點體會”作主題交流發言,他在發言中指出:在鄉村振興中找到一條適合本地特點、推進土特產高質量發展的路子是帶動“土特產”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一、選好品種是關鍵

選好優勢“土特產”,重點培育引導,選品種就好比選方向,要考慮市場發展前景、地理環境、成本優勢等多方面因素。渝水區立足鄉土資源基礎,精選了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土特產業。柑桔產業。我區柑桔產業種植歷史悠久,果農種植經驗豐富,產業鏈完整,具有一定的成本和規模優勢,尤其是本地新余蜜桔作為地標產品具有天然優勢。我區柑桔種植面積達19.8萬畝,其中新余蜜桔13.4萬畝,全年總產量達14.5萬噸。畜禽養殖產業。我區是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省肉牛產業建設大縣、國家贛中南肉牛產業集群建設縣,現有生豬養殖場99家,生豬存欄29.5萬頭,規模牛場10家,羊場3家,肉牛存欄5.7萬頭,有夢羚畜牧、綠園肉類等代表性企業。今年,又成功引進內蒙古阿咪啦農牧科技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肉牛養殖項目,將進一步提升我區肉牛養殖規模化發展水平。油茶產業。我區現有油茶林11.22萬畝,占全區林地面積的14.5%,并已形成水北鎮琴山村為中心的萬畝油茶示范基地,具備了試驗、示范、高產等基礎。同時,依托新溪鄉西江老油茶林建設國家級油茶種質資源庫,打造全省一流的新品種新技術集成示范基地。

二、政策扶持送上馬

我區圍繞“土特產”產銷各環節,重點做好政策配套和服務工作,助推“土特產”高質量發展。扶持精深加工產業。以“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為抓手,做大做強傳統主導產業產業鏈延伸,做優做精果蔬、中藥材、油料等特色產業,加快構建農業現代化產業系。講好“土特產”品牌故事。渝水區從市場、消費需求、農產品生產、品牌營銷等多個角度發力,推進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全力構建“渝水優品·百丈峯”區域公用品牌矩陣。區政府出臺了《渝水區支持農產品品牌發展若干措施(試行)》,投入500萬元,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市場營銷等環節進行重點扶持,支持農產品企業做大做優品牌,提升市場占有率,擴大品牌影響力。著重市場推廣。檢驗“土特產”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市場銷售推廣上,以經濟效益增強發展的信心和動力。渝水區多形式、多渠道推廣渝水優質農產品,拓展農產品銷路、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業增效。投資300多萬元,在市中心打造面積達600多平方米的渝水區農產品展銷館,采取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設立了直播室、鄉鎮館、企業館等五個功能區域,自開館以來已成為永不落幕的線下展銷平臺。營造社會氛圍。“土特產”的推廣,離不開社會輿論宣傳的參與,渝水區利用舉辦新余蜜桔文化節的契機,組織網上評選“十大農產品品牌”活動,吸引了數萬網民參與了解本地區的“土特產”,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渝水區還積極支持鼓勵企業,采取團隊合作,以“渝水優品·百丈峯”的區域品牌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及商貿文旅活動,提升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

三、如何破解發展瓶頸

我區在“土特產”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困難。今天難得有機會跟各位專家領導交流,我把它總結為:“二大難”。一是走出縣域難。縣域“土特產”有一些走出了縣域,成為了區域甚至是全國性品牌,但這只是極少數。大部分縣域“土特產”,由于其本身資本薄弱,市場運作能力小,金融信貸難度大,很難走出縣域范圍,成為區域品牌甚至全國性品牌。二是維持盈利更難。縣域“土特產”,無論是種養殖的生鮮產品,還是初加工類產品,除了地理天然壟斷優勢,其他的行業進入門檻都非常低,很容易形成“一窩蜂上,一窩蜂下”,果賤傷農的事件不斷的上演,縣域“土特產”行業很難保持穩定盈利,嚴重影響持續發展信心和動力。希望與會領導專家呼吁,企業要摒棄“暴利”思維“急上急下”,讓企業沉下心謀劃發展,形成“一縣一業,一村一品”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通過本次綠博會,不僅讓渝水人為之驕傲的“渝水優品”綻放異彩,走出渝水,走出新余,走向南昌,走向世界,更是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吸引來自各地的觀展商前來新余,了解渝水,親自感受土特產的生長棲息地,進一步促進渝水與外界的商貿合作。

  •   
  •    無標簽!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