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植技術 > 小麥獨稈栽培獲得豐產技術要點
2023
03-17

小麥獨稈栽培獲得豐產技術要點

小麥獨稈栽培法是一項晚播豐產栽培新技術,它的關鍵是在大播量的情況下,通過重控營養生長,猛促生殖生長,創造大密度、小株型、低消耗的群體結構,促進晚播高產。據有關資料介紹,在山東、北京等地示范推廣,最高畝產達648.6公斤,比同期播種的常規栽培的增產93.2公斤/畝。在此,幫農網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小麥獨稈栽培獲得豐產技術要點。

小麥獨稈栽培獲得豐產技術要點

一、按積溫確定播種期

采用此法栽培的小麥,播種不宜過晚,要求冬前0C以上積溫達到250~550C。山東省一般可在日平均氣溫12~16℃時播種,大體時間是10月中旬。

二、按穗數確定基本苗

獨稈麥依靠主莖成穗,畝穗數一般要比常規增加5~10萬。www.dy1099.com在適宜的播期范圍內,基本苗應等于或略少于要求的畝穗數,即基本苗和畝穗數的比例控制在0.8~1:1,山東省一般在10月10日播種(冬前積溫550℃左右),苗穗比掌握在0.8:1;10月20日前后播種(冬前積溫350~480C),苗穗比掌握在0.9:1;10月25日以后播種(冬前積溫350℃以下),苗穗比掌握在1:1。

小麥獨稈栽培獲得豐產技術要點

另外,采用此法栽培的小麥,應選用高產、耐晚播的品種,且行距不宜過大,10~15厘米為好,同時要注意淺播,以利出苗。

三、簡化管理及科學運籌肥水

整地時施足有機肥加磷鉀化肥,一般地可施有機肥3000公斤,過磷酸鈣50~75公斤,硫酸鉀10公斤,標準氮肥10~15公斤。出苗后至拔節期為重控階段,只劃鋤、鎮壓,以控制分蘗發生和株型擴展。從拔節至旗葉露尖為重促階段,可結合澆水,畝施標準氮肥40~45公斤,以增穗增粒,促進高產。以后的管理與常規栽培相同。

小麥獨稈栽培獲得豐產技術要點

以上就是有關小麥獨稈栽培獲得豐產技術要點的全部資料分享,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