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土肥植保 > 蠶豆赤斑病、枯萎病、病毒病及蚜蟲防治方法
2021
10-06

蠶豆赤斑病、枯萎病、病毒病及蚜蟲防治方法

蠶豆發生赤斑病、枯萎病、病毒病及蚜蟲如何防治?蠶豆是人類最早栽培的豆類作物之一,在種植時很多的種植戶對于蠶豆的病蟲害不重視,導致蠶豆嚴重減產,有些地區連年發生。那么,蠶豆發生赤斑病、枯萎病、病毒病及蚜蟲該如何防治呢?在此,幫農網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蠶豆赤斑病、枯萎病、病毒病及蚜蟲防治方法

一、赤斑病

田間的溫度和濕度對此病影響較大,主要發生在蠶豆花期,在種植密度高、排水不良、土壤缺素都會引起此病的發生。發病時發病時葉片出現多個病斑,逐漸擴大,病斑呈紅色,使葉片功能下降,合成養分減少,導致植株生長不良。

防治方法:選擇抗病力強的品種,適當密植,控制氮肥的施用,和禾本科作物輪作2年以上,在收獲后要及時清理病殘體,深埋或燒毀。

蠶豆赤斑病、枯萎病、病毒病及蚜蟲防治方法

二、枯萎病

枯萎病時蠶豆發生較為普遍的一種病害,從苗期只花期皆可危害,發病時葉片淡黃且萎焉,頂葉萎焉夏翠,葉片會脫落,根系也會發黑,側根較少,嚴重時根系會管理,極易拔起。

防治方法:在播種前用多菌靈藥液將種子進行浸泡消毒工作,在發病初期,可用多菌靈、丙環唑乳油、噻菌靈等藥劑灌根,效果較好。

蠶豆赤斑病、枯萎病、病毒病及蚜蟲防治方法

三、病毒病

此病主要危害植株的花葉部位,葉片被侵染后出現明脈現象,主要通過蚜蟲、種子傳播,帶病毒的種子和帶毒的蚜蟲是主要的侵擾源。發病時葉片皺縮,如果灼傷一樣,失去光合作用,不能合成養分。

防治方法:要選擇沒有攜帶病毒的種子進行播種,種植時要對種子和幼苗進行消毒處理,同時還要防治好蚜蟲,以免傳播此病。

蠶豆赤斑病、枯萎病、病毒病及蚜蟲防治方法

四、蚜蟲

蚜蟲的繁殖力極強,能在一年內繁殖十幾待,一般成蟲和幼蟲會聚集在蠶豆的頂梢的嫩葉部位,吸收汁液,使得蠶豆生長緩慢,同時還能傳播病毒,降低產量。

防治方法:對于蚜蟲防治要早,盡量在危害之前將其消滅,防治的藥劑有樂斯本乳油、吡蟲啉等有直接,可以任意選擇一種,每隔7-10天噴灑一次,連續2-3次即可。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