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供求信息 > 藤類開發應用及發展前景
2021
07-19

藤類開發應用及發展前景

藤屬于蔓生攀緣植物,主要分布于熱帶、亞熱帶森林和灌木叢林內。我國藤類植物約30種,主要產于海南島和西雙版納,年產約5000噸。藤類以其特有的柔靭性能,廣泛用于編織業。在此,幫農網就給朋友們講一講藤類開發應用及發展前景。

藤類開發應用及發展前景

我國藤編工藝在世界上素有盛名,為傳統的出口商品,貿易量約占世界的25%,年產值達4000萬美元。長期以來,我國藤材供不應求。國內藤材除依靠野生資源外。其余大部分靠進口,年進口藤條約15000噸,每噸進口價2000美元,隨著森林的開發利用,藤類資源日趨減少。因此需開展人工栽培,既可減少進口,又能滿足需要。

人工栽培藤類,已經研究成功。首先是采種、種子貯藏、種子處理和育苗,其次是移苗和管理。白藤種子用沙床催芽3個月左右,發芽率可達81%;紅藤種子用沙床催芽一年時間,發芽率42%。用塑料袋育苗比苗床育苗生長快,在同樣管理情況下,移苗后9個月,營養袋苗已生長4-5片葉,而苗床育苗僅3-4片葉。另外苗期太蔭蔽也不好,一般以70%左右蔭蔽度為宜,故多在防護林下間種紅、白藤。

在種植頭兩年,每年除兩次草,施1次化肥。種植頭兩年生長很慢,以后逐年加快,如白藤第一年平均生長23-25厘米,第五年平均220厘米,最高莖長可達621厘米,每株分蘗平均29條。5年生紅藤苗,平均莖高391厘米,最高532厘米,平均每株分蘗8條。

藤類開發應用及發展前景

試驗證明,在良好的條件下,種植6年后的白藤,每公頃采收干藤量達1.2-1.5噸,產值2000-3000元。第一次采收即可回收植藤的全部投資,以后每隔2-3年采收1次。紅藤種植后6-7年即可開花結果,每公頃收獲藤種30-50公斤,產值2000-5000元;以后每年采收種子和藤條總產值每公頃可達4000-6000元。

注:文章中介紹的價格系多年前市場價值,有興趣的朋友一定要進行實時調查。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