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殖技術 > 利用池塘養殖大銀魚需要哪些技術
2020
08-21

利用池塘養殖大銀魚需要哪些技術

大銀魚為冷溫性魚類,棲息于海水、淡水、咸淡水中。大銀魚為無胃型兇猛魚類,食管之后即為直管狀的腸,其幼魚和成魚食性差異較大,幼魚階段食浮游動物的枝角類、橈足類及一些藻類,體長80毫米以后逐漸向肉食性轉變,110毫米以上主要以小型魚蝦為食,具有同種殘食現象,在食性轉化階段尤為嚴重。今天,幫農網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如何利用池塘養殖大銀魚。

利用池塘養殖大銀魚需要哪些技術

選擇老塘口池塘,要求水質清新,無污染,避風向陽,進排水方便。單養池面積3~5畝,套養池面積5~9畝,池深2米以上,底泥厚0.2米,池周有適量水草。不要與肉食性和雜食性魚混養。

一、準備種苗培育池。苗種培育池先清淤除害,然后灌水。大銀魚幼魚開食時氣溫低,池塘水質難以培育,尤其是輪蟲密度低。為迅速提高放養池餌料密度,宜引入飼養家魚的肥水池內的水。引水前先拉網,翻動表層底泥,以引入大量輪蟲休眠卵。此項工作在放養前兩周完成,放養前池水深0.6米。

二、種苗來源。首次飼養,可在天然水域中采集成熟親魚,現場進行人工授精獲得受精卵(魚種場有受精卵出售)。受精卵可在室內靜水孵化,水溫保持在4~6℃,經30~40天出膜。幼魚2月底以后出膜,較容易獲得開食餌料,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三、放養方法。在卵胚胎期放養效果比放魚苗好。出膜前1周放入池中孵化,每畝放2萬粒受精卵(9~10月可捕獲大銀魚30公斤)。池水深1~1.5米為宜。

四、培育技術。放養池提前施足肥,保證開食時有足夠的餌料。施用充分發酵的糞肥,適當施用石灰水,經10~15天,水色轉濃,輪蟲就能達到相當密度。施肥量根據水色和水溫控制,盡量使池水透明度達到40厘米以上。水深保持2米。

利用池塘養殖大銀魚需要哪些技術

五、供給充足餌料。銀魚成魚期(全長40毫米以上)攝食量大,生長速度顯著加快,必須勤施肥以維持浮游生物的密度。施腐熟發酵肥,也可以少量潑灑豆漿,每天每畝用250~500克黃豆,并根據水質情況靈活掌握。

六、嚴防浮頭。大銀魚對溶氧量要求比普通魚類高。預防浮頭,關鍵是在高溫季節適當減少施肥量。如池水過肥,盡快更換新水,必要時用增氧機或增氧劑增氧。高溫季節保持水深2.5米以上,必要時采取遮蔭措施,以防止高溫危害。

七、注意食性轉化。大銀魚長大后攝食對象逐步從枝角類和橈足類向魚蝦轉化。發現體長接近80毫米的銀魚腸管內有魚蝦時,應及時引入小型魚蝦。長江流域宜在5月份引入適量抱卵青蝦,孵出仔蝦供大銀魚攝食。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