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殖技術 > 中華鱘養殖技術|中華鱘養殖前景
2019
10-06

中華鱘養殖技術|中華鱘養殖前景

中華鱘多少錢一斤?目前市場上的中華鱘還是比較稀少的,它的肉質鮮嫩,而且魚刺也比較少,營養價值也是極高的,蛋白質含量豐富。市場上大多數的中華鱘的價格一般是在二十到三十塊錢左右一斤,但隨著國家對中華鱘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市場上的中華鱘也越來越少,所以價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漲,一般是在為六十到一百三十塊錢一公斤之間起伏。

中華鱘養殖技術|中華鱘養殖前景

中華鱘是比較珍貴的一種魚,野生的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不能用于買賣食用的。市場上所見到的中華鱘都是人工養殖的,同時不管是人工養殖還是出售都需要有國家相關的批文才能進行,否則就是違法犯罪,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這里,幫農網小編就給朋友們講一講養殖前景及中華鱘養殖技術。

中華鱘的養殖是比較繁瑣的,因為國家對中華鱘的養殖越來越重視,不論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都是需要辦理相關許可證的,而且人工養殖的中華鱘要出售也只能出售子二代或者是沒有繁殖能力的中華鱘。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的人愿意去養殖。

以目前中華鱘養殖的現狀以及市場行情、國家政策等各方面來分析的話,中華鱘的養殖前景是很大的,它的養殖前景和其他的養殖前景也是有差別的,其養殖的前景并不是經濟價值,而是社會價值。

中華鱘的養殖在我國屬于剛剛起步,大多數的養殖僅局限于試驗性的小規模生產。1993年北京市水產科研所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引進100尾匙吻中華鱘種試養,生長良好。

中華鱘養殖技術|中華鱘養殖前景

1997年北京小湯山養殖場從黑龍江引進部分史氏鱘水花,經10個月養殖,體重達600多克。

1998年河北省邢臺市從黑龍江引進1000尾俄羅斯中華鱘苗進行微流水養殖,生長良好。另外,大連、廣東、四川、湖北、福建等地一些養殖單位也都先后引進了史氏鱘、中華鱘、雜交鱘進行試養。

由于中華鱘具有適應性強、廣溫性、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經濟價值高(1997年國際市場上中華鱘每千克64美元,魚籽300美元)以及養殖技術易掌握等優點,既可在小水體(如水泥池、水族箱、玻璃鋼槽等)中進行高密度養殖,也可在土池中進行單養、套養,還可在湖泊、水庫中放養或進行網箱養殖、圍欄養殖。因此中華鱘養殖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人工培育鱘苗種主要利用圓形流水池,池壁要求光滑,池上要搭設遮光設施,培育池規格以直徑2~3米,水深0.5~0.8米為宜。水溫保持18~26℃,溶氧量6毫克/升以上,pH值7~8,水流速不應大于0.1米/秒。仔魚放養密度為每立方米2.5萬~3.5萬尾,到卵黃囊吸收2/3時可投喂輪蟲、小型枝角類或蛋白含量54%的人工顆粒餌料,投餌率40%,每天投喂8次。

中華鱘養殖技術|中華鱘養殖前景

隨著魚苗的長大應適時分池,稚魚密度為每立方米水體1000尾,投喂水蚯蚓、碎魚及蛋白含量為40%~50%的人工顆粒餌料,投餌率15%~35%,日投喂6次。幼魚放養密度為每立方米水體400尾,飼料蛋白含量37%,投餌率10%,活餌料為水蚯蚓及碎魚蝦,每日投喂6次。  

中華鱘成魚養殖既可在池塘中單養、混養,也可在大水面放養或網箱、圍欄養殖,但最好是微流水養殖。餌料蛋白含量32%~36%,用人工飼料養殖應定期投喂藥餌消除病蟲害,平時要保持水質清新。

網箱養殖中華鱘應選擇在水質好、無污染、不受大風影響、水深3米以上的水域設置網箱。網箱規格4米×4米×2.5米,也可根據需要加長,網目大小以不逃魚、底部網片以不漏餌為原則。魚苗至少要達到2~3月齡,能主動攝食和逃避敵害時才能投放。放養時間以5月底6月初為宜,選擇在早晨5~8時放養。

隨著魚體長大應適時調整放養密度,主要投喂新鮮動物性餌料(蚯蚓、枝角類)和人工配合餌料。其體重5克時,日投喂量為體重的10%,以后每隔7天減少1%,直至遞減至2%為止,日投餌次數4~6次,但應根據水溫、攝食及生長情況靈活掌握。 

中華鱘養殖技術|中華鱘養殖前景

中華鱘一般經2周年的養殖可達到商品規格,冬季需要越冬。越冬方式有兩種:一是當水溫降到16℃時,將網箱中的中華鱘按規格分類移入室內水泥池越冬;二是將網箱加蓋后沉到距水面1米以下越冬。 

  
  

 有 1 條評論

  1. 碧波蘿莉 說:
    這種魚非常的珍貴,野生的誰敢吃,人工養殖的經濟價值也很可觀,養殖技術可能也有一定要求。
  2.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