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環腐病在生長期和薯塊貯存期均能發病,春天切土豆栽子時,常看到種皮下面有乳黃色或黑褐色的環狀病圈,這是維管束受細菌侵染后發生變色腐爛的結果,所以叫“黃眼圈”。病苗矮小,葉片一般在開花前后開始發病,病葉退綠,葉肉變黃,產生黑褐色病斑,葉緣向上卷曲,葉片由下向上逐漸凋萎,嚴重時全株枯死。薯塊感病后不耐貯存,影響食用,不能做種。該病主要靠種薯帶菌傳播危害。
防治方法:
1.調種前進行檢疫,有病種薯既不能調出也不能當種薯用。田間發現病株要及時拔掉并挖凈病薯。
2.選種抗病力較強的克新1號、3號、6號和阿奎拉、白頭翁等品種,或采用夏播留種小圓薯整播。
3.進行切刀消毒,在切土豆栽子時要多準備幾把切刀,在事先準備好的瓷盆里,放入20 倍液來蘇兒藥水,或0.1%高錳酸鉀藥水,將切刀放進裝有藥水的盆中消毒,當切到病薯時,除將病薯清除外,切刀和切板立即用來蘇兒或局部用高錳酸鉀水消毒5-10分鐘,切刀輪換用,防止帶菌。
以上內容由幫農網收集整理,僅作為《馬鈴薯環腐病防治方法》的參考資料;如果您有更好的農村實用技術,歡迎給幫農網的種植技術、養殖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等欄目投稿。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