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資訊 > 上海品茶工作室!探索中國千年茶文化的奧秘
2023
12-28

上海品茶工作室!探索中國千年茶文化的奧秘

上海品茶工作室131-0029-6990薇電同步。《神農本草經》記載:“苦荼-生益州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采干。”這里談到“采干”,但采后如何干法,未加說明。按當時的生產條件,曬干或風干是當時最簡單直接的干燥方式,這就出現茶葉最原始加工方法:采鮮葉曬干貯藏,形成原始茶類——曬干茶。

唐朝樊綽的《云南志·云南管內物產·卷七》:“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由此可見,當時云南少數民族對茶的利用制作方法較為簡單,類似于原始曬干茶。這種傳統曬青茶制作技術一直被傳承沿用至今。但就是這看似原始、傳統、簡單的毛茶制作技術保證了普洱茶的后發酵,形成了普洱茶獨特的品質特點“越陳越香"”。

茶農把采來鮮葉倒在竹席上攤曬。陽光下,鮮葉慢慢萎凋、慢慢變色,偶爾茶農將茶葉翻一番,簡單揉一揉。雨天來了,將鮮葉架在火塘上熏烘干。這種方法制作的茶,青草氣較重,揉捻較輕,口感較淡,后來用鍋炒殺青祛除青草氣,顯清香。李拂一《佛海茶業概況》(勐海縣文史資料第一集1939年):“勐海茶葉制茶,計分初制、再制兩次手續。土民及茶農將茶葉采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于竹席上反復搓揉成條,曬干或晾干即得,是為初制”。到了現代,隨著制茶機械工業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機械殺青、揉捻的制茶工藝。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歷史時期,曬青茶制作工藝變化。

原始曬青茶:鮮葉——日曬殺青——輕揉捻——曬干或熏干。

近代曬青茶:鮮葉——鍋炒殺青——較重揉捻——曬干或晾熏干。

現代曬青茶:鮮葉——機械殺青——較重揉捻——渥黃(揉捻葉薄攤過程)——曬干或晾干。

上海品茶工作室

  •   
  •    無標簽!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